榆树下的童年 散文

榆树下的童年

春来大地复苏,景象一新,特地选了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日带孩子去植物园踏青。散步时偶然抬头,猛然间看见前面一棵高高的榆树上,开满了翠绿的小花,一团团,一簇簇,绿成一片,久违的榆钱儿饱满地挂满树枝,在阳光下闪着亮晶晶的

阅读全文
左转右转(王为璋散文十篇) 散文

左转右转(王为璋散文十篇)

一、左转右转(571)   文/王为璋   三岔路口,是左还是右呢?玉林犹豫了。  左边是母亲家。右边是恕智家。   说起来恕智和玉林是铁哥们,也是敌人。因为他俩和梅是三驾马车,是从小学一直同到高

阅读全文
又到八月中秋时 散文

又到八月中秋时

又到八月中秋时阴历的八月,月亮圆了,又到了中秋时节。晚上,寂寞如蟾宫里的嫦娥,我,一个人,坐在电视机前,吃着月饼,看钓鱼岛争端的新闻。这些天,我一直关注钓鱼岛事件,不怕有人说“生就吃地沟油的命,操的是国家大事的心&rdq

阅读全文
试跳伞(散文) 散文

试跳伞(散文)

试跳伞(散文) 伞降地面动作训练是下到老兵连以后才开始进行的,而在新兵连训练的内容多是队列和轻武器射击。伞训强度很大,一天训练下来,身上的内衣全都湿透。从新兵连下到老兵连已经4个多月,甩掉棉衣的战士穿着绒衣绒裤

阅读全文
                 啊,红高粱 散文

啊,红高粱

啊,红高粱 小时候读过郭小川的诗《甘蔗林——青纱帐》,但这个青纱帐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甘蔗林,而在北方青纱帐普遍指红高粱

阅读全文
       被忘却的麻袋片儿 散文

被忘却的麻袋片儿

被忘却的麻袋片儿 麻袋片儿几乎被现代人忘却了,也被这个时代给忘却了,因为,现代生活中能够用上麻袋的机会已经不多了。它制作

阅读全文
 带孔的红柿叶 散文

带孔的红柿叶

带孔的红柿叶 霜降季节一到,寒冷渐渐地改变了一些树叶的颜色,且不说北京香山的红叶,那种红枫树应该在秋天到来的时候就把叶子染红了,但在

阅读全文
无奈的“扫晴娘” 散文

无奈的“扫晴娘”

无奈的“扫晴娘” “扫晴娘”不是一位真实存在的人,也没有姓名,就像“纺织娘”一样,一只昆虫的名字

阅读全文
外婆的纺车 散文

外婆的纺车

外婆的纺车 小时候,看着外婆坐在草墩子上纺棉花,是那样地轻松和娴熟。她右手摇动着纺车,一下一下五六

阅读全文
 二姐越走越远了 散文

二姐越走越远了

二姐越走越远了 回到家,母亲对我说,你二姐这又走远了。之后,母亲哭了。二姐走的那天,我跪下来哭着磕头求都没用,二姐到底还是走了

阅读全文
    故乡元宵夜(l散文外五篇) 散文

故乡元宵夜(l散文外五篇)

故乡元宵夜 我有好几年没有回乡下老家了。今年春节天气好,携妻带子年二十八回去了,车子刚进村就被一阵喧天的锣鼓声吸引住,不是二弟告诉我,我

阅读全文
 豆腐匠 散文

豆腐匠

老家的石磨呆呆地靠在墙角,满身的灰尘述说着历史。看着石磨,便想起了祖父。 祖父是村子里有名的豆腐匠,很多人都请他做豆腐。听祖父说,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大文豪朱熹还为豆腐赋诗一首,其诗中写到:&ldq

阅读全文
 乡村“胎记”(散文) 散文

乡村“胎记”(散文)

乡村“胎记”长在乡民的记忆里,那个“胎记”就是方位名称。乡村的方位名称只有世代生活在这个村庄的人才会知道,而这个村庄的人从他出生到有了记忆,在父母那里就知道村庄的“胎记&rdquo

阅读全文
乡村里的冬日阳光(散文) 散文

乡村里的冬日阳光(散文)

这次回乡居住半月有余,总感觉乡村冬天里的阳光要比城里清爽朗利的多。其实,阳光是没有城市和乡下之分的,但在我的眼里,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了。 城里的阳光每天来的非常迟缓,就像一位爱打扮的小媳妇,有些个磨磨蹭蹭的,好像

阅读全文
 那个寒冷的冬天(外三篇) 散文

那个寒冷的冬天(外三篇)

那个寒冷的冬天(外三篇) 清明节前,小雨纷纷伴着二月的寒风,我们手捧鲜花带着无限的哀思,全家一起来到西湖陵园为母亲祭奠。当我们跪在母亲墓前向母亲倾诉时,2008年那个寒冷冬天的一幕幕,再一次浮现在我眼前。 2007年12月2

阅读全文
  秋雨飞舞的思绪 散文

秋雨飞舞的思绪

风儿轻轻梳理雨丝,窗外那轻快的乐曲挤进窗户,一股子清新绕着屋子跑,仿佛这声乐走进了心里,躁动的心顷刻宁静,与尘世

阅读全文
难忘芝麻叶香 散文

难忘芝麻叶香

我的家乡处在淮北大平原上,这里盛产芝麻。芝麻又称脂麻、胡麻、油麻、巨胜,胡麻科胡麻属,是一年生草本油料作物。芝麻可以做成香油,而芝麻叶,可以做成干菜,放在面条锅里,吃起来香喷喷的。 我小时候,家乡人的日子还是

阅读全文
 145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