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忘却的麻袋片儿
麻袋片儿几乎被现代人忘却了,也被这个时代给忘却了,因为,现代生活中能够用上麻袋的机会已经不多了。它制作粗糙,用料全是麻纤维,从现代人们审美的角度来说,人们无论存放什么物品,多用做工精细,透明又轻巧的胶丝袋或者是塑料薄膜。这样,物品还容易分成大小的包装,又能在上面印制各种图案和文字说明,而麻袋却不能印制文字,即使印上去,也是或红或蓝的几个不清晰的大字而已。麻袋又大又笨,而且不美观,因此,麻袋在市场经济大潮袭来时退出生活的舞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别看那些麻袋片儿又厚又重,它过去在人们生活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粮站多用它装麦子或大米,收购站用它装棉花等农产品,而合作社则用它装食盐或者红糖等生活用品。当然,它也是化肥生产厂家的包装袋,可以说,麻袋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家曾用麻袋装红薯干,一袋袋地把从地里拣回来晒干的薯片儿装进麻袋里用板车运回家。使用麻袋虽然笨重,但人们还是喜欢用它装粮食或是棉花,还因为它保存方便,一袋袋往上撂,可以不用大囤存放粮食了。农家的一条麻袋用得十分爱惜,如果有磨损了,就用一块布缝上去,像一块大补丁。有时候,一条麻袋上能有好几块大小不一的补丁,补了用,用破了再补,接着再用,实在不能再用了,也不扔掉,破烂的麻袋片儿,可以跟货郎换一根针或是一团儿钱。多数人家都是把一块块的麻袋片儿收藏好,等闲下来时,把麻袋片儿用水浸泡后,沿着纹理一点点的顺成条儿,晒干后梳成篷松的麻绒,那是制作鞋底儿的最好材料。
麻袋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可以替代雨伞。记得我小时候,上学时如果遇上阴雨天气,家里没有雨伞,母亲就找给我一条麻袋,对角儿一掖,当成遮风挡雨的雨披披在我身上。我两手拽住下边的两角,往前边一围,风吹不掉,雨打不着。披着这样的雨披,我头上像长了一只独角的可爱的小动物,奔走在上学的路上。尤其是雨雪天气,披一个麻袋片儿去上学,就少了挨冻和避免雪打雨淋。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就有人专门收购麻袋片儿,他们把收购来的麻袋片儿卖给街道办的小厂子,由厂里的人工把麻袋片儿浸水后,用快刀剁成短寸的麻绒,我们当地叫做麻念,这是最好的建筑用料。麻念与稀释后的石灰浆搅和一起,极具粘性,当作涂料涂刷出雪白的墙壁既不脱壳,也没有裂纹。那个时候还没有涂料,这在当时,麻念走俏市场。因此,一条麻袋从新到旧,都有着很多的用处,一点都不会浪费。
我们那一带把袋麻被称作麻包,用麻包装麦子,一麻包就是二百来斤重,过去码头工人扛着的就是这种又粗又笨重的麻袋往车船上装运货物,有的人一次能扛两麻袋。
一条麻袋,一个时代的见证,从它的大量使用到逐步退出人们的生活舞台,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迁,使用麻袋的日子将不再出现,过去城里专门织这种麻袋的麻纺厂也早已倒闭或者更为别的名称而从事其它行业。但是,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那粗糙厚重的麻袋片儿,就像农耕时代一页泛黄的纸张,上面书写着恬静的田园诗歌,我不只一次地阅读它,让我读出了生活的苦难与艰辛,也有快乐和温暖。
麻袋片儿几乎被现代人忘却了,也被这个时代给忘却了,因为,现代生活中能够用上麻袋的机会已经不多了。它制作粗糙,用料全是麻纤维,从现代人们审美的角度来说,人们无论存放什么物品,多用做工精细,透明又轻巧的胶丝袋或者是塑料薄膜。这样,物品还容易分成大小的包装,又能在上面印制各种图案和文字说明,而麻袋却不能印制文字,即使印上去,也是或红或蓝的几个不清晰的大字而已。麻袋又大又笨,而且不美观,因此,麻袋在市场经济大潮袭来时退出生活的舞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别看那些麻袋片儿又厚又重,它过去在人们生活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粮站多用它装麦子或大米,收购站用它装棉花等农产品,而合作社则用它装食盐或者红糖等生活用品。当然,它也是化肥生产厂家的包装袋,可以说,麻袋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家曾用麻袋装红薯干,一袋袋地把从地里拣回来晒干的薯片儿装进麻袋里用板车运回家。使用麻袋虽然笨重,但人们还是喜欢用它装粮食或是棉花,还因为它保存方便,一袋袋往上撂,可以不用大囤存放粮食了。农家的一条麻袋用得十分爱惜,如果有磨损了,就用一块布缝上去,像一块大补丁。有时候,一条麻袋上能有好几块大小不一的补丁,补了用,用破了再补,接着再用,实在不能再用了,也不扔掉,破烂的麻袋片儿,可以跟货郎换一根针或是一团儿钱。多数人家都是把一块块的麻袋片儿收藏好,等闲下来时,把麻袋片儿用水浸泡后,沿着纹理一点点的顺成条儿,晒干后梳成篷松的麻绒,那是制作鞋底儿的最好材料。
麻袋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可以替代雨伞。记得我小时候,上学时如果遇上阴雨天气,家里没有雨伞,母亲就找给我一条麻袋,对角儿一掖,当成遮风挡雨的雨披披在我身上。我两手拽住下边的两角,往前边一围,风吹不掉,雨打不着。披着这样的雨披,我头上像长了一只独角的可爱的小动物,奔走在上学的路上。尤其是雨雪天气,披一个麻袋片儿去上学,就少了挨冻和避免雪打雨淋。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就有人专门收购麻袋片儿,他们把收购来的麻袋片儿卖给街道办的小厂子,由厂里的人工把麻袋片儿浸水后,用快刀剁成短寸的麻绒,我们当地叫做麻念,这是最好的建筑用料。麻念与稀释后的石灰浆搅和一起,极具粘性,当作涂料涂刷出雪白的墙壁既不脱壳,也没有裂纹。那个时候还没有涂料,这在当时,麻念走俏市场。因此,一条麻袋从新到旧,都有着很多的用处,一点都不会浪费。
我们那一带把袋麻被称作麻包,用麻包装麦子,一麻包就是二百来斤重,过去码头工人扛着的就是这种又粗又笨重的麻袋往车船上装运货物,有的人一次能扛两麻袋。
一条麻袋,一个时代的见证,从它的大量使用到逐步退出人们的生活舞台,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迁,使用麻袋的日子将不再出现,过去城里专门织这种麻袋的麻纺厂也早已倒闭或者更为别的名称而从事其它行业。但是,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那粗糙厚重的麻袋片儿,就像农耕时代一页泛黄的纸张,上面书写着恬静的田园诗歌,我不只一次地阅读它,让我读出了生活的苦难与艰辛,也有快乐和温暖。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