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手机再毁掉更多孩子 ——浅谈当下教育弊病及建议之二十

日期:2025-04-09 18:48:46 浏览:

  不能让手机再毁掉更多孩子

    ——浅谈当下教育弊病及建议之二十

刘庆坤

为了专门写一篇减少手机对孩子危害的文章,笔者苦思冥想数日,不知如何命题下笔的时候,44日(清明节)一早,笔者手机里突然冒出一段短视频《春节假期发现:手机最先摧毁的,是底层家庭的孩子》,本文也就参照与借用其标题,浅谈下去了。

这段视频,笔者详细观看了两次,觉得内容真实而扎心、可怕而无奈,问题真是很严重,应该比笔者亲眼所见的还要严重,视屏里的画面令笔者历历在目,怒不忍睹。定格的画面上许多孩子围着一部手机,几乎里三层外三层,就是为了玩手机里打打杀杀、血腥恐怖的粗糙游戏,就是为了看手机里庸俗搞笑、无比夸张的无聊视频,甚至是偷偷观看或阅读萎靡不振、诱惑力强的低俗内容。如此种种不当行为,导致孩子对手机上瘾,精神萎靡,上课睡觉,对知识学习毫无兴趣。这个案例是谁的错呢?大家应该心知肚明,至少“谁”不是一个方面。

不可否认,无论是对任何人,每一部手机都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使用好了手机,可以充分发挥手机的积极作用,可以成为其主人方方面面的帮手,听命于其主人指挥,可以衷心地为其主人服务;使用不当,我们自己就会整天沉迷于手机,被手机绑架,而不能自拔,成为手机心甘情愿的奴隶,而且还乐此不疲,严重地影响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乃至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以及家里的和谐与幸福。

我们的大多数孩子自控能力差,加上缺少父母陪护与监督,一旦接触了手机,就会很快沉迷于手机,沉浸在那些虚幻的世界里,而不能自拔。到了特别严重了之后,父母也多是无能为力,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垂足顿首,悔恨交加,只能是任其所为,听天由命了。如此,这个孩子基本上也就废了,至少是书本学习肯定是不行了。

笔者曾经亲眼目睹了一个事实,一岁不到的孩子跟父母哭闹,父母为了稳定孩子情绪,把手机给孩子玩,孩子立即笑逐颜开,专注于手机。笔者想其父母的心真大,就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了吗?方法应该是很多的。其要害是父母图省事,只顾眼前孩子不闹就行,他们心里根本没有会给孩子造成不好影响的意识,也就采用了不恰当的行动,更没有想着要给孩子养成好习惯,要保护孩子。

笔者还看到爷爷奶奶管教孩子不要沉迷于手机,而孩子反而追着打爷爷或奶奶的视频。该孩子正在全神贯注地玩手机,爷爷劝其写完作业之后再玩手机,孩子置若罔闻,爷爷气不过,猛然夺过手机,孩子追着要,爷爷不给,孩子就动手从爷爷手里抢手机,甚至把爷爷推倒在地上,然后又专心玩起手机。而爷爷躺在地上,一脸无可奈何的样子。这个孩子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至少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这个案例又是谁的错?答案应该有多种,也可以说是综合的。

还有少数高中生沉迷于手机,老师关心其学生,就暂时没收了其手机,其学生难以适应没有手机陪伴的学校生活,就跟老师要,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没有丝毫作用。最后,其学生竟然威胁老师不给手机,自己就跳楼,结果该孩子真的突然从五楼跳下去,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为了要回手机玩,连生命都可以不要,这个案例又该是谁的错?可以说,老师应该是没有错,至少老师的错是微乎其微的。如果老师正常管教孩子,也有错,甚至是有罪,那谁还愿意从事教育工作呢?

说到底,孩子沉迷于手机,主要是父母(家长)之错之过,即忽视了对孩子的管教,尤其是不重视对孩子进行养成性教育;其次是社会过于追求经济利益之过,造成父母不能安心专注自己的孩子,有的父母为了养家糊口,还长期不能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再者,则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现实(思想)让孩子对学习疲倦了,只能是寻求手机里的空虚世界,因为那里的世界可以投其所好,可以无拘无束,可以施展才华,而孩子恰恰就是忘记了或压根就不知晓,手机里的世界还可以虚度年华,可以纸醉金迷,可以“杀”人不眨眼。

虽然古人早就告诉我们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对孩子的未来,父母可以不要过分干涉,可是未成年的孩子,尤其是低龄的孩子,我们家长、老师、社会与政府还是要管要问的。那么,应该怎么管怎么问呢?

首先,家长一定要尽职尽责:从孩子幼儿起,就要对其进行良好的养成性教育。其中,就有教会孩子如何使用各种工具,而在当下使用在工具里,比较重要的就是学会正确对待与使用手机。因此,家长要高度认识到手机对孩子的作用,尤其是危害,并从孩子幼年时开始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要教会孩子正确使用手机,不可沉迷于手机,并注意孩子平时的表现,万万不可养成孩子背地里玩手机的坏习惯。一旦孩子偷偷玩手机,想矫正过来,已经是很困难了,只有下一番真功夫,再加上爱心与耐心,才有可能戒掉孩子玩手机的瘾。与其到了千方百计让孩子戒掉玩手机瘾的地步,不如让孩子从小(一开始)就能正确对待与使用手机。

当然,让孩子适当玩玩手机也是可行的,要比杜绝孩子玩手机好,但是要做到“三限制”。一,限制时间,一般不要超过十分钟,最多不要超出30分钟;二,限制地点,一定不要超过家长的视线,家长可以不定时的关注着;三,限制内容,家长一定要把好这一关,不要手机交给了孩子,就不管不问了。如此长期坚持下去,孩子自然就会正确对待手机,正确使用手机,家长自然也就省心了。而“三限制”一定要坚持下去,直至孩子高中毕业。孩子届时已经大多成年,也就可以基本放手了。

其次,老师与学校要严格管理手机:最好是不要让手机进校园,更不可进班级。学校里有智能电话,完全可以满足孩子的需求。家长想与孩子联系,可以通过班主任。就是手机不得不进校园,也要有班主任统一保存与管理,千万不可放在学生自己手里。这方面学校与班主任都做得很好,笔者就不再多言。

第三,有关职能部门要支持学校管理学生的手机:不能因为偶尔出现老师管理学生玩手机,而出现了悲剧,就不敢再支持老师的管理工作。我们可以考虑对因为在学校玩手机导致的悲剧,不与赔偿,或少赔偿,才可以“杀一儆(警示)百”。

最后,社会上要形成不支持孩子过分玩手机的良好风气:我们的社会不要支持孩子沉迷于手机的任何理由,如什么限制孩子的自由了,把孩子管得太死了等,看是冠冕堂皇的理由,说不定是别有用心,我们应该高度警惕。

我们坚持如此长期来做,手机毁掉孩子的问题(现象或现实)就可以大大减少,悲剧也就可以基本上能够避免,孩子们也就不会再是手机的奴隶。同时,希望我们大人(尤其是家长)也不要成为手机的奴隶,给孩子做好榜样,给家庭带来和睦,给工作带来高效。

 

(作者:刘庆坤,省作协会员,在媒体公开发表文学作品近70篇,出版有散文集《少儿好时光》。另外,创作有与之同题材的六部作品集、两部剧本待出版或拍摄,真诚希望关心当下孩子教育与成长的出版社、拍摄公司与笔者联系,手机:13705583779。)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A+
发布日期:2023-08-08 15:03:29  所属分类: 论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