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 ——浅谈当下教育弊病及建议之三

日期:2025-03-30 19:31:02 浏览:

     要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

           ——浅谈当下教育弊病及建议之三

                                           刘庆坤

 

应该流传千年的老话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由此,足见孩子良好养成性教育的重要性,足见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在人一生中的地位之重要,足见对孩子的良好习惯教育万万马虎不得。

当下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对孩子良好习惯的轻视与误导,不少孩子就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一些的坏毛病,甚至是可怕且难改的毛病,既有习惯方面的、品德方面的、性格方面的、为人处世方面的,也有自律方面的、毅力方面的、自立方面的,本文主要浅谈一下有关习惯的话题。

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习惯会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乃至受益终生;坏习惯则会影响孩子正常成长,甚至危害一生。因此,我们不能轻视习惯的作用,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坏习惯,不可等闲视之。早发现,早引导,早帮助孩子改掉坏毛病,就能早一些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不然一旦孩子稍微长大了,坏习惯已经养成了,再矫正就会难上加难,也可能就根本改不掉了。

比如吃过饭之后,孩子嘴一抹,就去玩耍或读书写作业,连收一下碗碟、擦擦桌子都不愿意做,更不要说涮锅、做饭了。这样长期下去,容易养成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劳而获、懒惰的坏毛病。再说,孩子在家里适当做力所能及的活,可以劳逸结合,让大脑适当休息,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与勤劳的好习惯。于此相近的毛病还有孩子挑食偏食、不比学习比吃穿等,父母还一味地迁就,久而久之,孩子的这些毛病就养成了,想给孩子改掉的时候,则是为时已晚,至少是难之又难。

又如孩子脾气暴躁、爱发脾气,好与父母顶嘴、不服管教的毛病。父母就要首先找一下自己的问题,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父母之间关系不融洽,或者是一方过于强势、蔑视另一方,日久天长地影响了孩子,孩子才脾气暴躁。若是如此,父母必须想办法先改变自己,给孩子做出表率,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再主动与孩子沟通,还可以适时地当着孩子检讨自己,才能够促使孩子改掉爱发脾气的毛病。

有一个五口三代同住的家庭,前些年,孩子的爷爷能挣钱,孩子的父亲收入也不错,家庭较和睦,孩子习惯良好、性格阳光、成绩优秀。五年前,其爷爷突然病倒,其父亲收入不稳定,其母亲收入长上去了,孩子的母亲开始成为家里的当家人,且对丈夫的父母极不尊重,孩子对自己的爷爷奶奶有感情,看到他们在家里毫无地位,但敢怒不敢言,只能借机与自己母亲顶嘴,不服其管教,慢慢地出现了说假话、应付母亲的毛病。这是其母亲之过,而其母亲不能自醒,反而变本加厉,当着孩子都会骂自己的公公,也就是孩子的爷爷。现在,这个孩子已经成为了问题生、混日子生。这种现象在一些家庭或轻活重地存在着,往往受害最大的是孩子,应该引起年轻父母的高度重视,不能在当自己孩子的坏榜样。

再如孩子做事总是磨磨蹭蹭,也就是老话说的“三脚踩不死一个蚂蚁”,或“三脚炸不出来一个屁”,就是吃一顿饭都要比其他孩子多用好长的时间。孩子走进幼儿园,尤其是走进学校以后,在学习上也多会磨磨叽叽,遇事反应慢,接受知识的能力差,别的孩子十分钟可以做完的作业,磨蹭的孩子这需要二十分钟,甚至半个小时以上。晚上写作业,效率快的孩子九点就可以完成,磨叽的孩子要写到深夜十一二点。因此,孩子的学习效率会很低,成绩自然不会理想,将来走向社会,办事依然会有磨蹭与拖延、得过且过的毛病。

诸如以上这些小毛病,还有小孩子的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办事不认真、吮吸与抠摆手指、在物质上过分享受等,都是不好的习惯。作为父母一定要对孩子的这些小毛病引起高度重视,并想法设法帮助孩子尽快改掉。

至于改掉孩子坏习惯所用的方法,可以用严管法、惩罚法、奖励法、交流法、讲理法,以及父母与孩子共同改变法、相互监督法、平等批评对方的办法等。当然,使用综合的办法,效果往往更好一些。只要是对症下药,并严格执行与长期监督,加上及时肯定与表扬,基本上是能够达到目的的。

大多数人老是说孩子的教育出问题主要在学校,听了笔者的分析,读者应该改变看法。学校固然有一定的责任,而家庭的责任更大,也可以说父母的责任更大。作为父母要关心、了解与帮助孩子,最好能做到与孩子一起进步。对孩子的坏习惯,父母绝对轻视不得,甚至视而不管,听之任之,更不应该把对孩子的培养全部推给学校与老师。

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改掉坏毛病更需要时间,轻视不得,更急不得,关心与耐心两者都离不了,父母自己做好表率,多关注孩子,多了解孩子,多鼓励孩子,多严格要求孩子,适时适当矫正孩子,把孩子培养成拥有良好习惯的孩子,这个目的是基本上能够达到的。

 

(作者:刘庆坤,安徽省作协会员,在《新安晚报》等媒体公开发表文学作品60余篇,出版有散文集《少儿好时光》。另外,创作有六部作品集、两部剧本待出版或拍摄,真诚希望对孩子教育有兴趣的出版社、拍摄公司与笔者联系,手机:13705583779。)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A+
发布日期:2023-08-08 15:03:29  所属分类: 论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