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更要注重改变自己 ——浅谈当下教育弊病及建议之十七

日期:2025-04-09 18:43:42 浏览:

              家长更要注重改变自己

                ——浅谈当下教育弊病及建议之十七

         刘庆坤

 

当下教育的弊病导致的不佳结果是不仅好多孩子们倦了,家长们也大多倦了,而且心里所倦不亚于自己的孩子,只是大人的承受力更强得多而矣。绝大多数家长在整天从事着养家糊口的工作之外,还要时时刻刻心系着孩子,方方面面考虑着孩子,不倦才怪呢?

家长身心疲倦之因有许多,例如外因有教育改革束手束脚,社会上攀比之风盛行,孩子找工作竞争越来越大等,这些不是个人之力可以解决的,也不是一日之功就能灰飞烟灭的。而内在的原因,如父母本身对孩子教育方法不恰当、家庭内部环境影响孩子成长、忽略孩子学习与生活细节等问题,则是可以自己克服与改变的。而我们的不少父母就是自己缺乏改变这些不利内因的意识,缺乏改变这些不利内因的能力,更缺乏改变这些不利内因的勇气与行动。

我们的前人早就告诉我们说:“改变他人,不如改变自己。”因为在生活中,一个人想改变他人,包括改变自己的孩子,都是很难的;反过来改变自己,应该是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而且效果会出奇得好。当然,前提是家长光有意愿还不行,一定要有自省自悟的意识与能力,如果没有的话,那就比改变他人更难。比如井底之蛙总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其他人就是告诉它天有无限大,它也是不会相信的。除非这一只青蛙跳在了井的外面,才可以看到辽阔的天空。

老话早就说:“怨别人,不如愿自己。”问题发生或出来了,如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了,孩子在学校犯错误了,孩子与邻居孩子发生了冲突,固然可能会有一些外在的原因,我们还是要首先找一下自己的原因,才是智慧高超的做法。例如,孩子在外面被其他孩子打了,父母固然可以去找打者的家长,可以向老师反映,乃至报警,但是不要忘记了寻找自己孩子的问题,因为“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被打。当然,极个别的被打要除外,如打者打错了人,如打者就是没事找事。同时,父母还要教孩子如何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在实际生活中,孩子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孩子自己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责任。同时,往往家长也会存在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才会影响了自己的孩子更好的成长。

为了自己的孩子,家长一定要自悟自省,从自己身上寻找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原因。宋代王应麟所编著的《三字经》里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里的“父”不仅是父亲,还有母亲,因为现实中母亲发言权应该是更大些;这里的“师”不仅仅是指学校里的老师,还包括父母,因为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我们家长要清醒地认识到:正是我们父母没有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父母没有走进孩子心里,是我们父母没有给孩子当好榜样,所以我们的孩子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当然,父母不要自责,尤其是不要过分自责,只能自省自悟自救,多行动巧行动,才是高明的做法。

改变自己,从自己做起,从真正把教育孩子方法用得正确开始,一步一步地顺当了,自己不会再疲倦了,孩子也不会再疲倦了,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例如孩子写作业马虎,父母就与孩子一起写作业,然后相互比较,还可以请孩子给父母评价一下,还可以让孩子给家长批作业。自己认真、专注、高效,孩子还能会马虎、分心与低效吗?应该说,基本上不会了。

再说一个我们家庭里每天都会遇到的事情,即孩子在家里学习时(读书或写作业),父母可不可以看电视或看手机的问题。这件小事可以体现我们父母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父母自己看电视玩手机,对孩子学习不管不问,一般来说,都会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第二个层次的父母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自己不看电视,不玩手机,这样做有利于孩子学习;第三个层次的父母已经给孩子养成什么年龄段就该干什么事的好习惯,孩子在自己的房间里写作业,父母该看电视,看电视,该打开手机,打开手机,孩子完成了学习任务(父母要认真检查),还可以看一会电视与手机,孩子适当休息了,还增加了与父母的感情。这样一比较,结论是第一层次的父母是愚者(不合格者),第二层次的父母是自律者(榜样者),第三层次的父母则是智者(给孩子养成好习惯者)。那么,第一层次的父母就应该反省自己,向后面两个层次的父母看起,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二个层次的父母就可以向第三个层次的父母学习,因为第三个层次的父母做得更好,生活得也更轻松更潇洒。

也许有读者会问:笔者属于那个层次的父亲?笔者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读者:笔者属于第三个层次的父亲。

改变自己可能实在是难,也可能要“难于上青天”,因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主动改变自己又不怎么难,而且改过之后更轻松更超越,因为善于自悟自省才更智更强。所以,要看对谁来说,要看一个人有没有决心与毅力,也就是笔者当地方言说的经典用词:一个人有没有“囊气”(大意是争气)。清代文学家彭瑞淑在《为学》一文里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已,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如此辩证的观点与勉励话语给了我们最好的说明,也给了我们最好的启示,笔者愿与当下的父母和孩子共享共悟共勉。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称职更优秀更富有,也是一种“结网”,而且会是收获满满的“结网”。

 

(作者:刘庆坤,省作协会员,在正规媒体公开发表文学作品近70篇,出版有散文集《少儿好时光》。另外,创作有与之同题材的六部作品集、两部剧本待出版或拍摄,真诚希望关心当下孩子教育与成长的出版社、拍摄公司与笔者联系,手机:13705583779。)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A+
发布日期:2023-08-08 15:03:29  所属分类: 论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