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孩子负担要打组合拳
——浅谈当下教育弊病及建议之十九
刘庆坤
在前文里,笔者已经数次提到目前孩子学习负担过重这个话题,总感觉意犹未尽,这里再集中详谈一下自己的浅显看法与建议。
当下,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这是大家公认的教育弊病,全国上下的各界人士几乎都对此不满,甚至是愤慨不已。这个问题牵扯到方方面面的,治理起来也是非常棘手之事,因为它牵扯着方方面面的利益,既有个人利益与集团利益,也有单位利益与社会利益,还有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更有明面利益与背面利益等。比如家长要的是孩子成绩好(个人与小家利益),老师要的是学生的排名(个人与经济利益等),学校领导要的是公众对学校的认可(社会与政治利益)、办补课班的个体老板、办私立学校的大老板、可以名正言顺出教辅资料的出版社及其想法设法挂靠者(大大小小的书商)要的是经济利益,教辅资料的作者与编者要的是名利双收(经济与社会效益兼有),而教育管理部门要的是不出问题(政治利益),等等,不一而求。
作为一名教师,笔者对一些单位与个人的不当做法深恶痛绝,也在心里难受,为孩子打抱不平,可是个人之力也无能为力。比如学生所用的教育资料多如牛毛,基本上内容相同或相近,每个学生每科都要拥有三五套,少的非毕业班的学生也要有两三套,就是小学生也多在两套以上,只有一套的学生寥寥无几,而没有教辅资料的孩子几乎不存在。给学生订如此多的辅导资料,有这个必要吗?孩子做得了吗?各种经销商们、学校与年级以及老师明明知晓没有必要,为了经济利益,甚至是为了蝇头小利,为了对打招呼的领导有个交代,依然是订、订、订,能订就订。还美其曰:“资料各有所长,多订要比少定强。”大多数学生购买的辅导资料,能完成三分之一,乃至四分之一、五分之一,也就不错了。新华书店想办法把资料配给学校,书商不仅也是如此,还想办法公年级的关、老师的关,真是无孔不入了。最后,苦的是家长,要掏钱,苦的是学生,整天连轴转,书看不完,作业也写不完。另外,还严重地造成极大的浪费,新书当废纸买。听说,平均一棵大树还不能制成一本书用的纸,那我们的浪费真是太大了,而且是年年如此,几十年如此,难道还要几百年也如此吗?
而眼下的事实是教辅资料的经营依然能红红红火火,非等到把教辅资料全砍掉不可吗?笔者看未尝不可,不管是何种出版社统统不许再出版教辅资料。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之前,不就是没有教辅资料吗?学生不是照样能学好吗?老师不是照样可以教好吗?
去年秋季,某省为了有效解决这个令人头疼的老大难问题,采取各地(各市)互查的办法,也许一时有一些效果,风声过后,各个经济利益相关者依然是我行我素,有的还更加名正言顺。
面对如此复杂又难以治理的问题,只有采取“组合拳”,应该才可以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第一,要求学校与老师只能适当给学生布置作业(净化学习环境)。其标准是小学不得给学生订任何形式的辅导资料,老师布置的作业全部在学校完成,不得让学生把作业带回家里完成。初中也可以不定辅导资,其中九年级可以订一套,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以在学校完成为主,在家里写作业不得超过夜里九点半(九点更好),超过时,学生可以拒绝写,并可以打相关举报电话。高中阶段,高一、高二可以与初中相同或相近,高三可以适当放开,而辅导资料每科也不得超过两套,不得超标准。
第二,对违规者严查重罚(净化教书育人环境):对超过规定的学校与老师决不能心慈手软,一定要严查重罚,查得经销者倾家荡产,查得违规的老师降级,查得违规的领导降职,查得严重者、屡教不改者除名、去职务,永不录用。
第三,给出版社与书商限定标准(净化出版环境):一、作为新华店系统最好退出辅导资料的销售,光是教材的利润已经够大的了,没有必要再去从教辅资料里分一杯羹。二、大大减少教辅资料类书的书号数量,不能再为虎作伥。对学生来说,大量的辅导资料就是可怕的“老虎”,就是吃人的“老虎”,而且吃了学生还不吐骨头。
第四,规范私立学校行为(净化育人与便民环境):民办学校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也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政府应该加大管理,尤其是要加大对贵族(高档)民办学校的管理,其规模大,收费高,只能适合极少数家庭条件好的孩子进去就读,却到处招生,忽悠农村孩子就读。而普通民办学校规模小,收费低,便于大量农村孩子就近入学。因此,私立学校必须规范,至少贵族民办学校的收费要大大降低。教育的主要目的如果是为了赚钱,那还不如不让其存在于世。
第五,课外补习班(学校)要主动规范自己:补课就是补孩子在学校不会做或听不懂的内容,这一点做到了,才是合格的补课班。而不是提前给孩子上还没有在学校接触过的知识,这种做法对99%以上的孩子是基本没有意义的,有的还适得其反。另外,收费上也要合理、讲诚信,不能欺骗家长。
第六,家长不要再盲目跟风: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对孩子的教育(培养)跟风现象实在是多,已经多得令人不寒而栗,如孩子要同时补习多门课程,一门课可以同期补两三个地方,同时让孩子上五六个兴趣班、特长班,一个暑假可以让孩子把在学校一两年学的内容学完,等等。这样做,孩子成了机器人,是孩子的悲哀,也是无知父母的悲哀。笔者详细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如过早地让孩子学英语,某个学校有三个女同志(笔者对她们非常熟悉),她们从小孩上一年级时,就开始在校外给孩子补英语(实际上是提前学习英语),最后都没有什么效果。既白白花了钱,又浪费了孩子的宝贵时间,还让自己忙上加忙(接送孩子)。
第七,开办家长辅导班:可以有学校负责人、接地气的专家与学者,以及相关热心人士、志愿者一起,给家长举办讲座与服务,让家长能够对自己的孩子做得更好更科学等,以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所办地址就选在学校,因为相当多的学校都有空闲的房子,不用也是国有资产的浪费。
第八,政府部门治理不要走过场(不要搞形式主义):这一点也非常关键,只有工作真正做到位了,才会有意义,不然就是应付,就是走过场,就是欺骗上级与我们老百姓。
治理孩子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应该不是像笔者所言这么简单好办。但是,真正治理起来,必须打“组合拳”,同时需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综合施策,长期坚持,不再反弹,方能有效。
(作者:刘庆坤,省作协会员,在媒体公开发表文学作品近70篇,出版有散文集《少儿好时光》。另外,创作有与之同题材的六部作品集、两部剧本待出版或拍摄,真诚希望关心当下孩子教育与成长的出版社、拍摄公司与笔者联系,手机:13705583779。)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