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平等地对待孩子
——浅谈当下教育弊病及建议之十二
刘庆坤
在我国漫长的社会发展中,古代儒家思想影响了我国民众数千年。时代在发展,虽然儒家思想依然有值得我们后人吸收的,但是也有不少是应该抛弃的,如其提倡的三纲五常里的“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的思想,现在已经没有了什么市场。
孩子是爱情与婚姻的结晶,因而在不少成人心中,孩子就应该服从父母,这就是过时的传统思想在作怪。平等是人人追求的,也应该是人人享有的,当然亦包括未成年的孩子。父母对孩子保持平等的思想与行为,孩子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一般都会变得更听话、更自觉、更自强,也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性格与品行的塑造与形成。
我们的年轻父母想要做到平等地对待孩子,就应该自觉地大致做到以下十一点(随想随写的,不当之处请多批评):
第一,平时要尊重孩子。无论大事小事,只要是与孩子有关系,父母都要尊重孩子,考虑孩子的尊严,不要动不动就吵孩子、骂孩子、罚孩子,乃至对孩子大打出手,有时还不分场合。这是父母粗暴、不文明、野蛮的做法。“棍棒下面出孝子”的时代早就远离了我们,重视、知晓尊重孩子,并学会尊重孩子,是我们父母的必修课。
第二,要多与孩子沟通。老话说“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父母与孩子之间也是如此,父母整天在孩子面前板着脸,两句话不说,就吹胡子瞪眼,就训斥孩子,看是树立了父母的威严,但是如此培养出来的孩子多会是顺从听话的“小绵羊”,而不是可以独当一面的“骏马”与“猛虎”。一次沟通可能达不到目的,可以改变方法,再次或多次交流,孩子自有开窍的一天。反之,不予孩子沟通,自作主张,比如武断地给孩子报名补课,大多不能发挥孩子的积极性,效果就会不理想,甚至是南辕北辙。与孩子有关的事,只有征求或倾听孩子的意见,再给孩子做决定,或者让孩子自己确定。例如父母想给孩子补课,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共同决定,或者引导孩子,做孩子工作,再有孩子自己做决定。
第三,千万不要冤枉孩子。有的父母听风是雨,乃至捕风捉影,甚至是主观地认为孩子做错了什么,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吵起孩子,乃至劈头盖脸的打起孩子。而孩子却蒙在鼓里,不知自己究竟犯了什么天大的错误。骂了打过之后,才知晓自己冤枉了孩子,自己不好下台,孩子更觉得冤枉。长此以往,父母在孩子的内心就没有了地位。
第四,轻易不要惩罚孩子。对犯较大错的孩子,对多次犯错的孩子,可以适当处罚,但是不宜多次处罚。还要提前考虑好处罚的办法,要让处罚有效果,才采用此方法处罚。尤其是对屡教不改的孩子,同一种惩罚用多了,可能会失灵,因为孩子的抵抗力增强了,或无所谓了。惩罚之后,还要与孩子及时沟通,并及时观察孩子的变化,惩罚的目的才可以更好地达到。
第五,父母不易分别充当红白脸(一个批评、一个护着)。父母在批评或惩罚孩子之前,最好提前形成共识,再有一人或两人一起出面有针对性地批评或处罚孩子。如果是一个人批评或处罚,另一个人护着孩子,批评或处罚多会是无效的,至少让效果打折扣。
第六,给孩子解释的机会。一旦孩子出了问题,父母要耐心地询问,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如孩子考试成绩明显下降了,父母可以先听孩子的解释,并要求孩子说出下一步的打算与做法,要比不管青红皂白,批评、责怪,乃至打一顿更好。
第七,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时间。古人早就告诫我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相对着大人来说,孩子更容易犯错误,是在不断犯错误中慢慢成长与成熟起来的。父母不要害怕孩子犯错误,要看孩子能不能改正错误。而改正错误,就需要一定的时间,也许中间还会有反复。例如孩子写作业马虎,老是出现不该错的地方(题目),父母就要叮嘱孩子平时学习上做到认真、仔细,再认真、再仔细,耐心观察一段时间,孩子多会有所改进的。
第八,切记不能火上浇油。在父母有一个人批评孩子时,另一个人可以保持距离,可以沉默不语,可以装聋作哑,一定不要火上浇油。不然,孩子在父母的联合夹攻下,看着听着,可能是心服口服了,多会是心口不一。因为此时的孩子多会变得乖巧了,不想让事态扩大,多会连连点头,承认自己有错。老话说:“光鬼不吃眼前亏。”此时的认错,多是迫不得已,其实心里并不一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可能会在内心里抵触父母。
第九,少提孩子过往的错事。“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孩子过去所犯的错误只要是改正了,父母要多表扬,不要没事就提孩子所犯的错误,也许父母的出发点是为了善意地提醒孩子,但是说多了,就变成了啰嗦,孩子反而不愿意听,甚至是不愿意改正了,也可能会说一套做一套,一旦变成了品德修养问题,性质可能更严重了。
第十,让孩子向父母看齐。这主要体现在父母给孩子做出榜样上,因为孩子最喜爱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孩子,如父母说话喜欢带不文明的口头禅,孩子无形中学会了,想让孩子改掉,最好是自己率先改掉,或者相互监督,一起改掉。如果是要求孩子必须改掉,而自己不该,这样就不平等了,孩子会在心里抱怨,或者与父母顶嘴,就是在父母面前不说脏话了,估计在其它场合还要随口说出来,这就达不到要求孩子不说脏话的目的。
第十一,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打架。父母如果当着孩子吵骂打架,就是不尊重孩子,不能平等地对待孩子,因为父母根本没有把孩子放在眼里。这样做既破坏了家里和谐的环境,又让孩子无所适从,还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有时,孩子还会在心里生怨气,甚至是胆量变小或变大,有可能心中还看不起父母,怨恨父母。
总之,父母平等的对待孩子,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父母一定要常思之,常行之,不可忽视之,践踏之。如此,我们的孩子才可以变得更民主更乐观更健康(尤其是心理上),变得更有主见,也变得更有前途。
(作者:刘庆坤,省作协会员,在媒体公开发表文学作品近70篇,出版有散文集《少儿好时光》。另外,创作有与之同题材的六部作品集、两部剧本待出版或拍摄,真诚希望关心当下孩子教育与成长的出版社、拍摄公司与笔者联系,手机:13705583779。)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