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孩子学习“内倦”
——浅谈当下教育问题及建议之二十五
刘庆坤
在前文里,笔者多次提到当下的不少孩子厌倦学习、逃避学习、虚假学习与低效学习的问题,与本文所要浅谈的“内倦”有着密切联系,但是又不尽相同,本文专门唠叨唠叨这个话题。
“内倦”虽然与网络上的热词“内卷”读音相近,含义却截然不同,不过也是近几年的流行词语,是指人们过于劳累,体力与心力都疲劳过度、麻木不仁与无可奈何了。而孩子们说自己学习上“内倦”了,笔者还是不久前第一次亲耳听见,并引起笔者反复思考。
前些天,几位九年级的男孩子为了熟悉中考体育加试场地,相约聚在一起,聊叙着共同关心的话题,他们不由自主地说起自己的中考复习情况与学习状态,主要的话题则是他们都说自己已经学习“内倦”了。他们的语言里流露有积极的心态,有无奈的心态,也有消极的心态,还有几乎要放弃的心态。足见孩子们为了备战中考,也可以包括高考,是多么投入,是多么拼搏,又是多么疲惫了。
对于当下存在的、类似于上面这几个孩子反映出来的问题,家长、老师、学校、社会与政府不应该漠不关心,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作为一位关心教育的公民,笔者想主要与家长聊聊对孩子“内倦”问题的看法,以及如何对待与处理,才会更好。
现在距离中高考已不足三个月,应该是有大多数毕业生在挑灯夜战,或在拼命地刷题(做题),或在不停地背诵,或在苦苦地思考,没有足够的睡眠与休息,他们深感“内倦”就不足为怪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笔者那一代的考生为了备战中高考,竞争要比现在激烈数倍,我们最多是苦读至晚间十一点,到点一准要睡觉。而现在的好多中考生、高考生为了完成老师与家长布置的作业,也为了能考上心仪的中学或大学,时常要奋战至零点以后,真是苦了现在的孩子。
其实,题海战术,尤其是过多的题海战不是提高孩子成绩的最佳办法,往往收效并不是太如意,甚至适得其反,只有适当做题或精炼,才是最佳的做法。因为数量过多的做题,多会把孩子做晕了,做傻了,做麻木了,做死板了。哪里还会有孩子自己、家长们,以及学校与老师所要的好成绩?只有放松自己,坦然面对,只有劳逸结合,以保持旺盛的精力与斗志,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取得理想成绩,才能到大考之后相关的人都满意。
当然,一些不愿意学习、糊弄老师与家长的孩子应该是另一种更严重的“内倦”,即对学习本身的“内倦”,准确地说是厌倦,是讨厌,只有让其不看书,不写作业,才不会“内倦”。这一种“内倦”实在是不太好办了,父母随遇而安,适当引导,应该是更好一些,具体建议可以参见下文隔一段的内容。
根据孩子“内倦”的表现,笔者把其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身体疲乏,这就需要多休息,不能一直打疲劳战,才更有利于提高学学习效率;第二种是精神疲劳,也可以称为心理疲劳、大脑疲劳,这就更需要休息,尽快调整好精神、心理或大脑,才能更好地学习或复习;第三种是心理厌倦,孩子一旦厌倦了学习,麻烦就大得多,只有采用既科学合理,又稳打稳抓办法的引导或疏导,让孩子愿意学习,才可能会慢慢见效。
第三种“内倦”如果是太严重了,可能就非常缠手了,那些厌学、逃学、躺倒不学的孩子就可以归属于这一类。家长只有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才可以把孩子引至正轨道上来——知道或愿意学习。如采取家长切实关心与鼓励孩子,家长经常陪伴孩子,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请专业心理师疏导,科学合理地启发孩子自悟自省自强等办法,还要加上家长的爱心、细心与耐心。最好是采用几种办法一起用的策略,大多数的孩子慢慢地就应该知道学习了,至少会向着好的方面发展。哪怕孩子的进步微乎其微,我们家长也不能放弃,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达到目的;反之,就会前功尽弃,再想把孩子扭转过来,会难上加难。这就应了一句老话:“人学坏容易,学好难。”
不管孩子的“内倦”是哪一种,家长不能等闲视之,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弃之不管不问。因为孩子的当下不仅关乎他们自己的未来,也关乎千万家庭的未来,更关乎祖国的未来。
对于眼下“内倦”的孩子有增无减的问题,不是家长们的力量能够解决的,需要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才可以扭转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与行为。好在政府职能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比较切实有效的办法,如中学恢复“双休”制,尽管网上争吵得轰轰烈烈,赞成的人与反对的人好像是旗鼓相当,笔者认为“双休”制顺乎民心、合乎民意,但是还要防止周末在校外可能出现大量孩子补课的事实存在,不然可能会导致更多数量的孩子“内倦”,反而是越治理,问题越多越严重越棘手,就又难以走出教育改革依然怨声载道的怪圈。
减少孩子“内倦”的路还很艰难很曲折,可能还很漫长,只有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形成共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采取综合的科学合理之策,“内倦”的孩子才会越来越少,群众才会拍手称快。
(作者:刘庆坤,省作协会员,公开发表文学作品近70篇,出版有散文集《少儿好时光》。另外,创作有与之同题材的六部作品集、两部剧本待出版或拍摄,真诚希望关心当下孩子教育与成长的出版社、影视拍摄公司与笔者联系,手机:13705583779。)
编辑:傅友君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