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的风,已染上深秋的清寒,却吹不散文字的暖意。26日午后一点多,阳光斜斜地洒在村口,任建华兄长踏着光影而来,脚步沉稳,笑意温厚。他来邀我同赴一场文学的盛会——颍州区作家协会第四届换届选举大会。

区文联主席冯倩主持会议
我笑着招呼他:“上我的三轮车吧,暖和,还能避风。”他欣然应允,将那辆轻巧的两轮电瓶车寄放在王店医院的院内,说好回来再取。这辆三轮车,虽不华美,却载得动友情,也载得动我们对文学的虔诚。车篷如一片低垂的云,将秋日的阳光兜住,暖洋洋地洒在肩头。一路穿街过巷,不过半小时光景,两点三十分,我们便抵达了区文联六楼的会议室。

赵健晨副主席在宣读代表资格审查报告
推门而入,一股文墨之气扑面而来。南北西三面墙壁,挂满了名家字画与精致剪纸,纸上的诗词墨香,仿佛在静默中低语,诉说着颍州千年的文脉。东墙高悬的显示屏上,十四个大红字赫然醒目:“颍州区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庄重而热烈,像一束火苗,点燃了这个秋日的午后。已有两位老同志先到,端坐于椅,神情安详,仿佛早已在文字的世界里入定。他们银发如雪,眼神却依旧清亮,那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之光。

高文献副主席在作四届主席团工作报告
三点整,人影渐密,脚步声与笑语声交织。我一眼便认出了几位老友:市卫生局的马运成主任,依旧儒雅从容;市文联副主席张其勤,目光温润如初;区委办公室徐全庆主任步履稳健;市政法委副书记岳金友,眉宇间透着刚正之气;还有阜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兴武、副会长陆志成,他们对本土文化的执着,早已如根深扎于这片土地。更有市作协副主席、市文学院院长赵丰超,他手中那本未合上的笔记本,仿佛正记录着即将开启的文学新篇章。这些名字,于我而言,不仅是头衔与身份,更是几十年笔墨往来、风雨同舟的见证。我们曾在稿纸间相知,在灯下论道,在文字的河流中彼此照亮。

张倩倩副秘书长在宣读区作协章程
三点半,钟声未响,心已肃然。区文联主席冯倩主持大会,清亮的声音如秋日晴空,宣布会议开始。全体起立,国歌奏响,那熟悉的旋律在会议室里回荡,庄严而澎湃,仿佛在提醒我们:文学,从来不只是风花雪月,更是责任与担当。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子荣在作重要讲话
随后,赵健晨宣读代表资格审查报告,字字严谨;高文献代表第三届作协主席团作工作报告,回顾过往,深情而厚重——那一行行文字,是无数个笔耕不辍的夜晚,是无数颗为文学跳动的心;张倩倩宣读《区作协章程》,条文清晰,如灯塔指引航向。审议、表决,掌声一次次响起,不是形式,而是共识的凝聚,是文学共同体的庄严确认。

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市作协副主席张其勤在讲话
终于,选举开始。计票的间隙,我环顾四周,看见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有白发苍苍的老作家,有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有默默耕耘的基层写作者。他们来自乡村、校园、机关、工厂,却因一个共同的名字而相聚——“作家”。他们或许笔法不同,风格各异,但心中都燃烧着对文字的敬畏与热爱。

张燕副区长代表区委区政府作重要讲话
当张抱岩当选新一届作协主席时,掌声如潮水般涌起。他登台发言,声音沉稳而坚定,言辞间没有豪言壮语,却有对文学的赤诚、对同仁的敬意、对未来的期许。他说:“作协不是高墙深院,而是开放的园地,愿与每一位执笔之人,共耕这片精神的沃土。”话音落下,许多人微微颔首,眼中泛光。

颍州区政府副区长张燕、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子荣、市文联副主席张其勤相继致辞。他们的话语中,有鼓励,有嘱托,更有对文化力量的深切期待。他们说:“文学,是城市的灵魂;作家,是时代的记录者。”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间会议室,不只是一个开会的地方,它像一座灯塔,照亮了颍州的文化夜空。

会议落幕时,暮色初合,斜阳的余晖悄然漫过窗棂,为墙上的字画镀上一层温润的金边。我们缓步走下楼梯,任建华兄侧身一笑,轻声道:“这不只是换一届班子,更是一次心境的更迭,一种文风的升腾。”我颔首无言,心有所动。是啊,换届,换的是肩上的职责,不换的是笔下的初心;变的是名单上的姓名,不变的是对文字那如灯不灭的信仰。
我们骑车驶向阜阳人家大酒店,赴一场由区作协副主席、安徽华腾影视吴晓亮老总倾情赞助的晚宴。席间杯盏交错,却无浮华喧嚣。众人围坐,谈生活之琐细,谈工作之甘苦,谈创作之孤旅与光芒。酒至微醺,言语如泉,流淌着对文学的赤诚,也映照出彼此灵魂的温度。那一晚,酒是媒介,而心,才是真正的篇章。

归途上,三轮车在秋夜的风中缓缓前行。车篷外,夜色如墨,街灯次第亮起,像大地睁开的一双双温柔的眼睛;车篷内,余温尚存,心亦未冷。风掠过耳畔,仿佛还回响着会上的誓言与祝福。我知道,今夜的颍州,无数扇窗后,将有笔尖轻触纸面,沙沙作响——那是为这片热土、这个深秋、那些被时光珍藏的瞬间,悄然写下新章。而我,亦愿做那执灯夜行的人,在文学的长河中,不辍泅渡,静静歌唱。(傅友君/文图)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