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不能让孩子掉队 —— 浅谈当下教育弊病及建议之九

日期:2025-03-30 19:40:07 浏览:

小学阶段不能让孩子掉队

                —— 浅谈当下教育弊病及建议之九

                          刘庆坤

 

小孩子是幼嫩的花朵,家长与老师都是辛勤的园丁,至少家长是孩子最早接触的义务园丁,老师为接力的职业园丁,都有不可推卸的、让花朵绽放的职责。我们应该如何栽种、浇灌、修剪与护理可爱的花朵?为什么有的花朵成为了带刺的花儿,甚至是有毒的花儿呢?也就是为什么学困生、厌学生、混子生眼下会有增无减呢?而且还更加低龄化呢?关于这个话题,笔者已经断断续续关注与思考数年,并有着长久且深深的困惑,一直不知如何破解这一困局。

在最近写这些系列文章时,我与正忙着奋战中考的儿子聊起这个话题,想听听儿子的看法与建议。儿子很有兴趣,颇有感触,我俩十分投缘地聊叙好久。他说,自己班里有好几个孩子根本不学习,老师对他们也没有什么灵验的办法,希望他们在班里不捣乱就可以了。儿子看他们不愿意学习,混子日,白白浪费大好时光,心里比他们都急,还替他们难过,但是又不便多言。

多年来,笔者也有与儿子眼下相同的心理。笔者发现,小学一年级时,孩子之间的学习差距还不怎么显示出来,从小学二三年开始,一部分孩子就慢慢地被拉开了距离,而且是越来越大。那些厌学生与不学生坐在教室里简直就是受罪,应该是如同坐牢似的。其中,一部分同学语数两门主科均不及格是常态,个别孩子也就是每门二三十分。应该说,他们在学习上过早地被家长与老师放弃了,大人听天由命了。

我们想一想这些智力正常的孩子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不好好学习,甚至是不再讲学生,也就是白白地混子日,一直混到初中毕业,乃至高中毕业。这一现象的长期存在,仅仅是这些孩子的责任与悲哀吗?笔者觉得这是家长的责任与悲哀,是老师的责任与悲哀,是学校的责任与悲哀,也是当下社会的责任与悲哀。

假如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从小学二三年级就开始混日子,一直混到初中、高中毕业,大好的时光就如此混过去了,应该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出了问题。记得张艺谋先生多年前拍摄了一部很有影响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可是一部分孩子人在教室,心不在教室,不一个学生都不能少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我们要力争一个孩子都不掉队,才是最佳的做法。那么,如何才能尽量保证孩子不要掉队呢?

首先,父母要对自己的孩子负其责任。父母不能认为孩子交给了学校,就可以高枕无忧,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是学校的责任,就是老师的无能,总是埋怨老师与学校。父母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尽心尽力地教育孩子,发现孩子学习上有了不好的苗头,就要及时与孩子沟通,就要管教孩子,至少要协助老师,双方一起努力,让孩子尽快回到学习的正道上来。在现实里,不少孩子也是这样被矫正过来的。十多年前,我邻居的儿子考入所在城市的一所优质初中,他忙于工作,放松了对儿子的关心,进入八年级,儿子的成绩直线下降,也可以说是一落千丈。儿子的班主任朱老师把他请至学校,他才知晓实情,原来老师布置的作业儿子一题不做。朱老师与他约定,让孩子每天抄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在家里逐条核实并分科签字,老师再详细检查,儿子的成绩很快就直线上升了,并考上当地最好的高中,后来又顺利考上重点大学。说明一下,我的邻居对儿子采用了组合拳,先是严肃与儿子沟通,罚其面壁思过,叫其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写了一份保证,贴在其桌子旁边的墙上,时刻提醒自己。

其次,老师要有一个都不能放弃的意识与行动。由于多年的客观原因,班级学生偏多,老师可能照顾不过来,但是教育是良心职业,当发现孩子掉队时,要千方百计关心与辅导孩子,让孩子尽早走向学习的正规。至少要与家长沟通,共同扶正孩子,不能仅仅是建议家长给孩子尽快上补课班,更不能不管不问。

第三,家长与老师要经常联系与沟通。家校共教是有利于孩子学习与成长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因而家长要多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拖不得,更不能放弃;老师也要多与家长沟通,发现孩子有厌学的苗条或成绩下降得厉害,及时反映给家长,共同改正孩子的缺点与毛病。

第四,家长要亲自给孩子辅导与补课。这一方法主要是针对小学的孩子,因为孩子进入中学,家长可能就辅导不了了。辅导主要是不要让孩子留下不会的问题,比如孩子的作业写完以后,家长有时间,就详详细细地检查一遍,缺少时间,就大致浏览一下,发现问题,及时让孩子及时更正。孩子一个问题不留,长期坚持下去,成绩想不好都不成。反之,不关心辅导孩子,今天留一个问题,明天留一个问题,日积月累,孩子学习留下的问题就多了,成绩肯定不会理想。当然,老师更应该关注与辅导孩子,争取一个孩子也不拉下。但是,老师也有自己教学之外的事,不太可能整天都在学校,也就很难做到给每个孩子都辅导好。如果遇到责任心不强的老师,家长更要亲自给孩子辅导与补习,不然到了孩子厌学阶段,乃至不学阶段,再想辅导与补课,则是难之又难,可能已经难于上青天,甚至已经为时晚矣。

小学是孩子学习的基础,是孩子养成学习好习惯的关键期,只要是小学阶段孩子不掉队,初中再很好的辅导、检查、鼓励与监督,进入高中基本上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了。极个别孩子进入高中也可能会掉队,那不是本文要聊的主要话题了。

至于职能部门、学校与老师目前还难以做到力争孩子学习上不掉队的原因比较多,也比较复杂,如原因有考核与监督不科学、认识与落实不到位、大班额普遍存在、老师的能力与责任心等,非下大功夫,是一时难以转变的。这些原因也是群众对当下教育不满意的主要表现,需要决策者对症下药,并采取综合之策,才会有有效转变。如果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怕不会有什么理想的效果。

因此,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还是早尽心多尽心吧。早尽心,多尽心,胜于晚尽心,少尽心,更远胜于不尽心尽责,任由孩子过早地在学习上躺平,而不管不问。

 

(作者:刘庆坤,安徽省作协会员,在《新安晚报》等媒体公开发表文学作品60余篇,出版有散文集《少儿好时光》。另外,创作有六部作品集、两部剧本待出版或拍摄,真诚希望对孩子教育有兴趣的出版社、拍摄公司与笔者联系,手机:13705583779。)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A+
发布日期:2023-08-08 15:03:29  所属分类: 论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