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妈们是不是常有这样的焦虑:刚卸货没几天,宝宝脸蛋、眼睛突然黄黄的——“黄疸?要不要紧?是正常的还是得去医院?”
别慌!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客”,但分 “生理性” 和 “病理性” 两种,区别可大了。今天就手把手教你怎么分,看完这篇,当宝宝黄疸来临时,你也能心里有底~
一、黄疸啥时候来?时间藏线索
黄疸出现的时间,是区分类型的第一个信号,记好这两个关键节点:
✅ 生理性黄疸:来得 “不早不晚”
•足月儿(37 周以上出生):出生后 2-3 天慢慢冒出来;
•早产儿(37 周以下出生):稍晚点,一般 3-5 天出现。
为啥会这样?宝宝出生后,体内多余的红细胞会“退休” 分解,产生胆红素;但刚出生的肝脏还没 “练熟” 处理胆红素的本事,暂时堆积在体内,就显黄了。这是身体的正常适应过程,不用太紧张~
⚠️ 病理性黄疸:来得 “猝不及防”
如果宝宝出生24 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是病理性的!
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比如母婴血型不合引发的溶血(红细胞被快速破坏),导致胆红素 “飙升”,黄疸早早找上门。这种情况得赶紧找医生!
二、胆红素“飙多高”?看数值辨风险
胆红素是黄疸的“幕后推手”,它的水平和变化速度,能帮我们判断危险程度:
✅ 生理性黄疸:像 “平稳开车”,不超速
•足月儿胆红素一般不超过 221μmol/L,早产儿不超过 257μmol/L;
•每天上升幅度<85μmol/L,就像汽车在限速内平稳行驶,不会突然 “冲太快”。
⚠️ 病理性黄疸:像 “飙车”,失控了
•胆红素可能超过上面的“安全线”;
•每天上升幅度>85μmol/L,就像汽车超速狂奔,比如溶血性黄疸时,胆红素会 “跳涨”,必须及时干预!
三、黄疸留多久?“保质期” 划重点
生理性黄疸会“按时走”,病理性黄疸却会 “赖着不走”,记好消退时间:
✅ 生理性黄疸:“短期访客”,按时退房
•足月儿:2 周内慢慢消退,皮肤恢复粉嫩;
•早产儿:稍久一点,3-4 周内也会退干净。
这是因为宝宝肝脏功能在慢慢变强,能自己“消化” 胆红素了~
⚠️ 病理性黄疸:“不速之客”,赖着不走
•足月儿黄疸超过 2 周不退,早产儿超过 4 周不退;
•或者黄疸退了又重新出现(比如退了几天,皮肤又黄了)。
这可能是肝脏、胆道有问题(比如先天性肝病),必须查清楚!
四、宝宝状态咋样?症状帮你“站队”
光看黄疸还不够,宝宝的精神、吃奶情况更能说明问题:
✅ 生理性黄疸:吃睡玩 “全在线”
宝宝该吃吃、该睡睡,哭声响亮,逗他会有反应,体重也稳步增长。除了皮肤、眼睛有点黄,其他啥毛病没有,该咋照顾咋照顾~
⚠️ 病理性黄疸:这些 “异常” 要警惕!
如果宝宝出现以下情况,赶紧带他去医院:
•精神差:总是睡不醒,逗他没反应,对玩具、声音没兴趣;
•吃奶难:吸吮没力气,吃奶次数变少,甚至拒绝吃奶;
•其他危险信号:发烧、抽搐,或者大便颜色变浅(像“白陶土” 一样)—— 这可能是胆汁排泄出了问题,千万别等!
家长在家咋判断?2 个实用小技巧
不用等医生,自己在家也能做初步判断,记好这两招:
1. 自然光下 “看颜色、看范围”
•找个晴天,在自然光下观察(别用灯光,会看错):
◦若黄疸是浅黄色,只在脸、脖子、胸口有,宝宝吃奶、精神都好—— 是生理性;
◦若黄疸是金黄色甚至橙黄色,连手脚心都黄了,还伴随精神差、拒奶—— 是病理性,赶紧就医!
2. 记好 “黄疸日记”,变化早发现
准备个小本子(或手机备忘录),记 3 件事:
•啥时候开始黄的?
•每天黄的范围有没有扩大(比如从脸到肚子,再到手脚)?
•颜色是变深还是变浅?
如果符合“2-3 天出现,4-6 天达高峰,之后慢慢减轻,宝宝状态好”—— 符合生理性特点;
如果“出现太早(24 小时内)、涨得太快(一天比一天黄很多)、很久不退”—— 别犹豫,马上找医生!
最后想说
黄疸虽常见,但“分清类型” 是关键。生理性黄疸不用慌,给宝宝多吃奶、多排便(帮助排胆红素)就行;但病理性黄疸不能拖,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守护宝宝健康~
新手爸妈们,你们学会了吗?如果拿不准,应及时就医!
— THE END —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