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免疫力低下易生病,平衡肠道微生态环境是关键!

日期:2021-01-06 20:00:22 编辑:hd888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好转,人们的卫生意识也越来越强,但免疫力却日趋下降,以前的不容易生病,现在却动不动感冒、腹泻,糖尿病、湿疹、哮喘等疾病的发病率却明显增加了。这是为什么呢?
答:肠道菌群失衡是重要原因。

人体80%的免疫力来源于肠道,肠道有问题,免疫力下降,有害菌吐出的毒素就会进入血液。而益生菌能够定殖于粘膜、皮肤等表面或细胞之间形成生物屏障,不让有害菌、病原菌定殖,减少生病几率。研究证实,失去有益菌保护,抵抗病原菌的能力会降低10000倍!
为什么现代人菌群失衡严重?
1.过度清洁
2.杀菌洗手液、杀菌洗洁精、杀菌喷雾……
3.不健康饮食
4.炸薯条、汉堡、高脂肪食物……
5.滥用抗生素
6.青霉素、庆大霉素、阿莫西林、头孢……
7.剖腹产……

我们的这些行为扰乱了正常菌群的定植,这些对我们健康至关重要的小生命正在逐渐消失,并且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中越来越严重。
母乳喂养实现菌群在母子间传递
宝宝出生后,妈妈通过母乳喂养将自身菌群传递给孩子,帮助孩子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促使免疫系统发育,这个自然而简单的行为,给孩子一生带来好处。
如果母亲由于熬夜、饮食不规律、滥吃抗生素、压力大、抽烟酗酒等因素自身长期菌群失衡,在孕期又没有加以调整,那么传递给孩子的菌群也会受到影响。
另外,母乳喂养过程中一些不当行为,把本该传递给孩子的益生菌消灭了。妈妈在喂奶之前习惯把乳房擦干净,甚至还要使用消毒湿巾,每次还要先挤出几滴乳汁再喂孩子。这是这些看似卫生的做法,干扰了菌群传递的自然过程,使孩子无法得到本该得到的正常菌群。

面对几十年累积下来的问题,我们需要怎么做
1、健康的生活方式

首先,要尽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保持常规适度的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等等。对于新生儿来说,应尽量母乳喂养,非特殊情况,建议6个月前不要断母乳。
2、避免抗生素滥用
研究表明,抗生素能严重破坏肠道菌群;一次抗生素造成的破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有的时候,甚至终生无法恢复;重复使用抗生素会让肠道生态系统无法恢复。
3、避免过度清洁
我们需要在有菌的环境中生活,中国还有句老话“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其科学依据可能就在于帮助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提高机体免疫力。早在2015年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研究就表明,在农场这种看似“不干净”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患免疫性疾病的概率远远低于城市中长大的孩子。
去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简称“FDA”)发布禁售令,全面禁售含有19种杀菌成分的抗菌皂,在抗菌皂之外,液体、泡沫和凝胶洗手液、肥皂以及沐浴液等只要含有被禁成分的抗菌洗浴产品,也集体“中招”。FDA警告称,这些抗菌皂与普通香皂相比并没有特别的杀菌效果,并且还存在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的可能性。而在国内去非常受欢迎!
4、学会利用益生菌
肠道菌群影响免疫系统发育
肠道菌群的建立和免疫系统的发育有着紧密的联系,肠道菌群建立的过程几乎和免疫系统的完善是同时的。我们出生时是无菌的,但是在出生后的极短时间内肠道会迅速定植细菌。因此,我们生产的方式(顺产或者剖腹产)、喂养方式(母乳或者配方奶粉)、抗生素的使用等因素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肠道菌群结构。
出生后的第一年是肠道菌群稳态逐步建立的时间,也恰恰是免疫系统发育和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婴儿的喂养方式和其他因素都将影响肠道菌群的构成和肠上皮的完整性,也最终影响到免疫系统的功能
益生菌能够完善肠道屏障,抑制有害菌生长
益生菌能够通过占位效应、营养竞争、分泌抑菌或杀菌物质、产生有机酸,刺激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分泌等阻止致病菌及毒素黏附,抑制或拮抗致病菌和其他微生物生长,从而纠正菌群失调。通过构成生物屏障,刺激和促进黏蛋白表达与分泌,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降低肠道通透性,防止肠道有害细菌和内毒素移位。

益生菌增强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益生菌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包括固有免疫细胞的吞噬活性和NK细胞的细胞毒性。树突状细胞和肠上皮细胞在抗原呈递和维持肠道内环境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乳酸菌能刺激树突状细胞和肠上皮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已有研究表明:在动物模型中,益生菌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口服乳酸菌菌株能激活常见黏膜免疫系统,可作用到远端肠黏膜以及呼吸道黏膜
益生菌调节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T 细胞是参与细胞免疫的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转化为致敏淋巴细胞,进行特异性免疫应答。体液免疫是以特异性抗体(IgA、IgG、IgM、IgE 和IgD)起主要作用的免疫应答反应。
在特异性免疫中,益生菌通过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因子来刺激B 细胞分泌IgA,增加机体IgG 的分泌,抑制IgE的产生,活化辅助性T 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进行调节。

益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参与固有免疫调节
微生物来源的短链脂肪酸(SCFA)通过宿主固有免疫与病原体互作,调节肠道上皮屏障功能和炎症;多种细胞类型中,抑制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是SCFA进行炎症调节的共同机制。以色氨酸、酪氨酸为代表,肠道菌产生的氨基酸代谢物通过干扰素信号通路、芳烃受体信号通路等协调固有免疫应答;次级胆汁酸是感染和伤口愈合的重要免疫调节剂。
营养物质通过菌群改善人体免疫
肠道作为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微生物定植和免疫细胞聚集的场所,促进了三者之间的互作,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均可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和粘膜免疫。
例如色氨酸的代谢物犬尿氨酸、5-羟色胺和褪黑激素,可作为信号物质激活机体免疫应答;多糖可通过菌群代谢成短链脂肪酸从而影响免疫细胞的分布,并作为信号物质激活人体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研究某种可影响特定菌群和免疫相关的营养物质,有望开发成临床上治疗营养-菌群-免疫相关疾病的营养调节剂。

益生菌的免疫调节机制
益生菌进行的免疫调节,主要与机体特异微生物或与肠上皮细胞相互作用相关。益生菌进入体内后,通过竞争性抑制肠道潜在病原菌的定殖能力、稳定肠道黏膜屏障,阻止病原体进入肠上皮细胞、作用于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生成相应细胞因子激活Th1 免疫应答、调节细胞间传递信号NF-κB 的作用及增强NK细胞的活力等对肠道黏膜免疫功能和免疫应答进行调节。
因此,免疫力低的时候,不妨补充点益生菌,既能增强免疫力,还能调节肠胃、促进营养吸收、增加食欲等等,而且无毒副作用。




编辑:傅友君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