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采不买不尝鲜,远离毒菇保平安!

日期:2025-09-28 17:05:13 浏览:

微信图片_20250928170725_1048_2181.png

当前正值毒蘑菇中毒高发期,公众需高度警惕!

据我省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显示:近3个月全省因食用毒蘑菇引发的中毒事件,稳居各类食源性疾病致病因素首位。

微信图片_20250928170725_1049_2181.png

“颜色鲜艳才有毒”是谣言! 

亚稀褶红菇、大青褶伞(我省最常见中毒品种)等很多毒蘑菇外表都很普通,常混在草地、菜地边、绿化带里,看起来“人畜无害”。

微信图片_20250928170725_1050_2181.png

亚稀褶红菇是我国南方第二致命”毒蘑菇中毒潜伏期仅为10分钟2小时,发病后可出现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并伴有乏力感。

若摄入量较大或延误治疗,毒素将快速攻击肌肉与肾脏患者24小时后可能出现全身乏力、肌肉剧痛,尿液呈酱油色,继而肾功能急剧衰竭,最终引发心脏、肺等多器官功能连锁衰竭,病死率极高。

“熟透了/少吃点没事”是侥幸!

毒蘑菇的毒性,远超你的想象,且其中绝大多数毒素都耐高温,1颗小蘑菇吃了后就可能发病。

“路边摊老板说安全”别轻信!

流动摊贩的蘑菇可能偷偷混入“毒队友”,来源根本说不清!

预防毒蘑菇中毒“三不要”:

不采、不买、不吃

不采野蘑菇有没有毒,非专业人士很难准确分辨。最好的办法就是管住手,再“朴实无华”的野蘑菇也别采。

不买路边摊、流动商贩售卖的野蘑菇,再便宜也别买! “绝对安全”的口头承诺,1颗小蘑菇就能颠覆所有保证!

不吃千万别信“少量试试没问题”,别拿生命试运气!一旦中毒,ICU都可能救不回!

误食后别硬扛!

毒蘑菇中毒的自救与送医关键步骤

第一步:立即催吐(仅限清醒患者)

误食野蘑菇后身体不适且意识清醒时,用筷子或手指轻触舌根催吐,尽早排出胃内容物以减少毒素吸收。但要注意:如果患者已经昏迷、抽搐,千万不能再强行催吐,以免造成窒息或进一步伤害.

第二步:火速就医

无论症状轻重(哪怕暂时只是轻微恶心),都必须立即前往医院!毒蘑菇中毒初期症状可能较为轻微,但随后病情可能迅速恶化。记住:时间就是生命,早一分钟得到专业治疗,就多一分安全保障!

第三步:带上“罪证”——野蘑菇样本或照片

务必携带剩余蘑菇(未处理的完整标本最佳),用塑料袋密封后送医。

若无实物,清晰的野蘑菇照片(含整体外观、菌褶细节、生长环境)同样关键。

这些“罪证”能帮医生快速锁定毒蘑菇种类,精准用药,大幅提升救治成功率! 

毒蘑菇不会“贴标签”,但我们可以管住手、管住嘴——拒绝一切野生蘑菇,才是对自己和家人最负责的保护!

请务必牢记:

不采不买不尝鲜,远离毒菇保平安!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A+
发布日期:2025-09-28 17:05:13  所属分类: 养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