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能太在乎

日期:2021-09-24 16:42:37 编辑:hd888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做人,不能太在乎

●程阳辉(安徽)

        开弓没有回头箭,做人就是这样,过去的,就不能太在乎。不管结果怎样,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自己,抱着明智的态度去欣然接受,才不至于让自己的意志被太多的在乎侵扰,拖垮。

        读罢曹雪芹的诗句“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而风夜已昏。”让我感慨颇深。每个人做事(好比赏花)都希望别人能理解认可自己,支持自己。而实际上往往却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欣赏,于是乎感叹滚滚红尘之中没有了知音。犹如水上浮萍,无依无靠,一种被轻视、被忽略感顿时涌上心头,不由得陷入苦恼的境地,一夜一夜不得安眠了。

        其实,这些无为的思绪实在是人类一大悲哀。人往往不能一味地在乎,因为,过度在乎,往往会让人蒙蔽双眼,会让人自然而然的生出一份斤斤计较,一份心浮气躁。长此以往,轻者伤心,重者伤身。做人问心无愧足矣,任别人如何评述。过度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理解欣赏与否,实在是一个作茧自缚受自尊心支配的奴隶。注定会缺少一份“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豁达。况且,一个人要想获得所有人的理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我最想说的是:为人,要提得起放得下,最好不能太在乎,因为,那样会被其所累。在乎的越多,烦恼就会越多。

        当然,人们总渴望别人的理解,总想得到点什么。其实,人活在世间不是靠别人的理解肯定自己,有些人之所以活得很累、很疲惫,也就是太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的缘故。这同伊索寓言中的那个叮在车轴上神气地自我夸耀:“大家看,我扬起了多少灰尘啊!”却又没有得到别人赏识的苍蝇又有什么区别呢?况且这种自寻烦恼的游戏,既少了做人的一份豁达与随和,更少了许多做人的乐趣和潇洒。

        看过司汤达的《红与黑》,最让人动心的一幕却是侯爵那位高傲的女儿玛特儿,在男主人翁于连处以绞刑之后,痛不欲生地抱着他的头颅,深情地亲吻,久久的,任泪水飘飞,一种刻骨铭心的爱不管不顾地呈现给读者,大有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忠贞。读来心寒神动,世间痴情若此,又命苦若此。真情何在?心中觉得明白了许多,却默默地说不出话来,只是眼泪无声落下,不知为谁。其实,回头想想,于连,他为跻身与他地位不同的阶层,他时刻注意他的言行,时刻伪装自已。在感情方面,他游走于温柔美丽痴情高贵的德·瑞那夫人与高傲任性豪放真诚的玛特儿之间,最后导致一个殉情,一个痛不欲生。其实他就是一个十分自私的人,他的结局是意料之中的事,怪不得别人的。

        总也搞不明白,并非只是别人,很多时候,我们自身也是最矛盾不过的,以前上高中时,不知怎的,总想有一天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独自一个人,见不到一个熟面孔。朋友也这么说,在这里熟人太多,太嘈杂。可离开熟悉的地方,到那里又不知该多么寂寞、无助。现在回想起来,真有点好笑。一个成年人走在一个并不熟悉的地方,心里确实会拥有一份落寞和孤独。然而,我却对这种孤独的氛围、意境情有独钟。

       大概因为孤独是一种自然的,自由的,且属于自已的空间。它好似一个多产的母亲,可以孕育期盼,孕育忧虑,孕育幻想和沉着。因为,孤独与落寞里沉积着一份凝重、静谧的温馨。因为,孤独与落寞蕴藏着一份淡然、美丽的含蓄,含蓄着一种执着的信念,而这种信念,会使生命强盛,生命的价值得以升华。

       其实,一个人在乎自己或周围的人和事,这没有什么不好,这也是做人所必备的优良品质之一。从心理上分析,这是一个人想要成功、变得强大的一种心理愿望。然而,由于过度地在乎,即做人“太在乎”,反而将“在乎”变成了一种心理负担,一种强迫症,从而不再快乐,活得太累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当然,相对一个心境简单的人,遇事淡然处之,困扰对他而言只是生活的点缀。相对一个心境复杂的人,遇事胡思乱想,鸡毛蒜皮就会让他喘不过气来。

        古人云:“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可我却没有太多的伤感,太多的在乎,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单纯而又明智的男人。
作者简介:

     程阳辉,笔名程耀宗、阿保,喜爱文学,现为《作家故事》、《山东精短文学微刊》签约作者,作品散见于《中国保安》、《初中生学习指导》、《安徽教育》、《安徽青年报》、《农村孩子报》、《安徽科技信息报》、《阜阳日报》、《颍州晚报》、《城市周报》等报刊,偶有作品获奖。

编辑:傅友君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