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年味“醉”乡愁

日期:2021-09-18 12:32:19 编辑:hd888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离乡已久,我早已溶入城市喧哗拥挤的滚滚洪流之中。于是乎,想缓冲一下浮躁单一的感情色彩,便搜肠刮肚地去寻找那失落已久的儿时记忆,谁知捡回来那难以割舍、“醉”美的乡愁,竟是故乡那浓烈温馨的年味。那时,一进腊月,故乡的空气中都仿佛弥漫着要过年的味道。每当这时,我和弟弟便会欣然地掰着指头数着过年的日子,那种渴望、期盼的心情自不必说了。匆匆忙碌的人们,脚步仿佛迈得更勤了,狭长的集市也显得格外的热闹起来。我的故乡,在淮河岸边蒙洼蓄洪区,那里一直都是出了名的穷地方,素有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就坐落在这里,每逢遇到洪水泛滥的时候,我的故乡便会响应政府的号召,为了保住其它地方的安全,就会舍小家顾大家,提闸放水。乡亲们眼睁睁地看着满地庄稼被洪水吞没,心里啊别提有多难受,给本来就很清苦的日子又增添了几分心酸和艰辛,但是,不管多穷多难,年还是要一个一个地过。小时候盼过年,诱惑我的不外乎是两三顿萝卜拌豆腐的素馅饺子,几样粉丝烩园子、青菜炒豆腐的粗菜和一套新衣服。腊月初八,大概是准备年货的开始,“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就是这个意思。早晨,我们有滋有味地吃着香喷喷的腊八咸米稀饭,脸上便会洋溢出灿烂的笑容。随着“过祭灶,年来到,闺女要花,儿要炮,老妈要个转莛子,老头要个红缨子”的儿歌声响,祭灶(小年)又如约而至,年味也更加浓郁了。故乡的祭灶,有“官祭三、民祭四”和“生意三、庄稼四”的说法。我家祖辈都是本分的庄稼人,自然每年都是二十四过祭灶。即使现在生活在城市里,也是如此,因为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习俗,我们自然传承。每当这时,勤劳的母亲都会头上系着毛巾,拿着扫帚提前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静,一尘不染。这也是有原因的:“尘”和“陈”谐音,陈是陈旧,扫尘就念作了扫陈,就是把晦气、穷气扫出去。到了大年三十,一家人早早起床,临近中午,父亲端着熬好的面糊,郑重地贴上红通通的春联(故乡是中午过年)。然后,洗洗手、整整衣服,给祖先烧香磕头、祈祷。我们也学着磕头、祈祷,祈祷学习进步,祈祷全家平安。在一串爆竹的喧响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品着一缕缕扑鼻而来的饭菜的馨香。
           傍晚来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鞭炮声响此起彼伏,到处洋溢着年的气氛。吃了饭,小孩们都兴高采烈地提着灯笼,争先恐后地挨家挨户辞岁拜年。有给花生瓜子的、有给糖果的,关系亲的有给毛票的。有的小孩还时不时地向小伙伴炫耀着他们的战利品。总之,当时那个开心劲啊,别提有多幸福了!大人们,除夕之夜守岁,他们围着那只大火盆,双手伸到袅袅升腾的烟火上取暖,在恭候新春的钟声里,追忆着过去的往事,享受着眼下的快乐,憧憬着未来美好生活。那份温情,那份欢愉,让人们对生活的滋味总是品也品不尽。故乡的习俗:“初一叔,初二舅,初三初四满门子凑。”于是你来我往,乡情醇厚,其乐融融,有亲戚多的,一直要走到正月十五才罢休。记得那个年月,物质相当困乏,家家都很穷,生产队每年收的麦子很少,每人仅分几十斤,长年累月主食为玉米、南瓜、红薯,对于细米白面,稀罕的像金子一样珍贵。只有过年了,父母才会推着像日子一样沉重的石磨,磨出几十斤面粉。头道、二道留着来客吃,三道、四道留着自已吃。那些年,每逢年关临近,为了置办点普通的年货,母亲便会背上一些红芋干,到集市上卖掉,换回一块猪肉和几样常见的菜类,为辛苦一年的父亲装几斤散酒,再买几张象征着吉祥如意的年画,这便是全家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后来,随着国家政策不断地深入人心,人们致富的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干劲越来越足,于是人们的生活便逐渐的好起来,很多人家阴暗低矮的土坯房,也换成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我外出工作后,前几年还回家与父母一起过年,后来有了家庭和孩子便很少回故乡过一个完整的年。去年到家过年时,感觉到这年与小时候过的大不相同了。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大人们不再为过年没有白面、大米和猪肉而犯愁,小孩们也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为过年盼红眼睛了。家家都有了电视机,大家都守在了自家的电视机前,“年”的热闹大都被那台精彩纷呈的春晚替代。人们相互走动少了,气氛显得冷清了许多。
         岁月如驹,光阴荏苒。如今,随着建设美好乡村政策的不断推陈出新,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小楼家电样样全,路面硬化到门前,双改绿化环境美,小康生活似蜜甜。人们都过上了好日子。许多乡愁在我的记忆里也逐渐变得模糊,但是,唯有儿时故乡那浓浓的年味,至今依然萦绕在我的心间,是那么的浓烈,那么的快乐、那么的温暖。
(程阳辉)

作者简介:程阳辉,笔名程耀宗,文学爱好者,平生信奉“繁华不恋,平淡不弃”,作品散见于《中国保安》、《初中生学习指导》、《农村孩子报》、《安徽青年报》、《安徽教育》、《安徽科技信息报》、《阜阳日报》、《颍州晚报》、《城市周报》等报刊,有多篇文章在征文中获奖。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