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樨入药又入诗

日期:2019-06-22 19:50:33 编辑:hd888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木樨入药又入诗

安徽 张坤

       木樨在古代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香料。在《红楼梦》中,贾宝玉被父亲贾政一顿暴打后,时而清醒时而昏迷,清醒时嚷嚷着要吃酸梅汤,却被丫头袭人阻止了。这袭人跑去告诉了王夫人,王夫人告诉袭人,自己那里有几瓶上用的清露,便叫自己的丫鬟拿了过来。“袭人看时,只见两个玻璃小瓶,却有三寸大小,上面螺丝银盖,鹅黄笺上写着‘木樨清露’,那一个写着‘玫瑰清露’。”袭人笑道:“好尊贵东西!这么个小瓶儿,能有多少?”王夫人道:“那是进上的,你没看见鹅黄笺子?你好生替他收着,别糟蹋了。”从王夫人的话,可以看出这木樨清露的珍贵。

        对于这木樨,很多人感到有点陌生,其实这木樨就是桂花,不过老辈们很少把它称作桂花,而是喊做“木樨”,主要原因是“纹理如樨”。桂花在药用方面,味道微辛,有化痰、止咳、生津和止牙疼的功效。桂花露为桂花蒸馏所得香液,有疏肝理气性脾开胃的功能。《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味微苦。”“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南宋词人刘辰翁《桂枝香·吹箫人去》)古代诗词中和月亮相关的“桂”多指的是木樨。桂花原名木樨,又名九里香、岩桂,每年中秋节前后开花。木樨,性味辛、温,归肺、脾、肾经,具有温肺化饮、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痰饮咳喘、脘腹冷痛、肠风血痢、经闭痛经、寒疝腹痛、牙痛、口臭等的治疗。《食鉴本草》载:“(桂花)益阳消阴,平肝补肾。”《本草汇言》载:“(桂花)散冷气,消瘀血,止肠风血痢。凡患阴寒冷气,瘕疝奔豚,腹内一切冷病,蒸热布裹熨之。”木樨的枝叶(桂花枝)、果实(桂花子)、根或根皮(桂花根)也可入药。桂花枝性味辛、微甘、温,具有发表散寒、祛风止痒的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皮肤瘙痒、漆疮等;桂花子性味甘、辛、温,归肝、胃经,具有温中、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于胃寒疼痛、肝胃气痛的治疗;桂花根性味辛、甘、温,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胃脘冷痛、肾虚牙痛的治疗。

       桂花是我们独特的一种香料植物,我国桂花栽培历史悠久。文献中最早提到桂花是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南山经》,谓“招摇之山多桂”。屈原在《楚辞·九歌》也载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已成为名贵花木与上等贡品。在汉初引种于帝王宫苑,获得成功。唐、宋以来,桂花栽培开始盛行。唐代文人植桂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风。宋之问的《灵隐寺》诗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著名诗句,故后人亦称桂花为“天香”。唐宋以后,桂花在庭院栽培观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元代倪瓒的《桂花》诗中有“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的诗句,表明了窗前植桂的情况。桂花的民间栽培始于宋代,昌盛于明初,我国历史上的五大桂花产区均在此间形成。常见的有丹桂、金桂、银桂、四季桂等。桂花不仅有很好的观赏价值,而且在开发食物方面也颇受百姓喜爱,出现了桂花糕、桂花汤圆、月饼、桂花茶、饮料、桂花酒等;不仅如此,桂花也可入药,其花、根、桂籽、叶等,都可作为宝贵的中药材。

       桂花不仅香气浓郁,又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因此也很受古代诗人的喜爱。如《桂枝香》: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这首《桂枝香》描写了南宋词人刘辰翁中秋佳节对亲人的思念,抒发渴望团圆的心情。人间桂花飘香、天上桂影徘徊,中秋时节,难免会产生对“桂”的无限遐思,也因此产生了无数动人的诗篇。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乐府诗集》收载的南朝梁代诗歌《东飞伯劳歌》就有“南窗北牖桂月光”之句。唐冯贽所著《南部烟花记·桂宫》提到:“陈后主为张贵妃丽华造桂宫于光昭殿后。作圆门如月,障以水晶。后庭设素粉罘罳,庭中空洞无他物,惟植

       一桂树,树下置药杵臼,使丽华恒驯一白免……时独步于中,谓之月宫。帝每入宴乐,呼丽华为张嫦娥。”

       古代一些诗词中还出现“桂子”一词,这“桂子”在某些语境中指的就是桂花。如唐代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中的“山寺月中寻桂子”,宋代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中的“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的这句词,影响颇大,曾引发一场战争。据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一记载:“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金主完颜亮为言志还写了一首诗,中有“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之句。虽然完颜亮的诗很有气魄,但他的命不太好,碰上了能挽危局于即倒的虞允文,最后兵败为部下所杀,南宋也转危为安。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