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美女夜间尿床”显奇效

日期:2019-06-15 20:12:25 浏览:

 

中医治疗“美女夜间尿床”显奇效

安徽 张坤

        有人说“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也确实如此。疾病一旦到身上,这不仅仅会给人的身体带来影响,还会给人的心理带来影响。下面一位妙龄美女就身受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折磨。

       据《楚天都市报》一则题为“90后美女多年来夜间频尿床 害怕被发现天天上夜班”的新闻报道说:90后的成人美女竟然也尿床,怎么回事?昨日,25岁的90后美女陈潇(化名)来到武汉市儿童医院肾病内科门诊部,她不是为自己孩子挂号,而是为了解决困扰自己多年的尿床问题。原来她患有成人夜间遗尿症,害怕被发现自己“尿床”,上大学期间都没敢住学生寝室,上班以来由于住员工宿舍,她一直主动要求上夜班,每天过着日夜颠倒的日子。受夜间频尿床的困扰,这个美女的生活大受影响,不堪折磨,十分痛苦。多年来,她一有休息时间就辗转于各大医院,中西医都看了,民间偏方也试过不少,但夜间遗尿症却依旧没有解决。

        其实成人受夜间尿床病折磨的又何止这陈美女一个人呢?我在临床上也屡次见到成人尿床的病例。比如前不久来我这看病的一个李姓小伙子,24岁。他常年外出打工,和工友挤住在一个房间里,然而24岁的他却经常出现尿床现象,为此他十分苦恼。总是趁工友出门后把湿了的被子拿出来晒,又必须要在工友回来前把被子收回来。有一次早晨被回来拿东西的室友撞见了他怀抱一大块污渍的被子,散发出的异味顿时让李岩峰羞愧难当。一传十,十传百,有关他那么大还尿床的消息不胫而走,原本厂里对他稍有好感的女生也渐渐敬而远之。

         其实这成人尿床说难治也难治,说好治也好治,关键是看治疗的方法,如果方不得当,药吃大堆也不见效,如果方法得当了,七八付药或三五付药也可能就药到病除了。上述这个李姓小伙来看病时,经过“四诊合参”,我发现这个小伙肥胖,面白,舌淡苔白,脉沉滑无力,食量大,白天乏困无力,二便正常。近两年来半夜开始遗尿,求治多家医院不效。我断家为他是脾肾阳虚,水饮潴留之症。为此给以如下处方,以期达到温肾补脾,通阳利水之功效:茯苓25g 干姜15g 炙甘草5g 白术25g 桑螵蛸25g 益智仁30g 麻黄10g 杏仁10g 仙灵脾30g 补骨脂15g 仙矛10g 巴戟天15g 金樱子15g 生黄芪30g 韭子30g 。六剂,水煎服,日三次。一周后复诊,痊愈,这小伙甚为高兴。

       成人尿床这个病确实让人烦恼,我们知道小孩夜里尿床这事很常见,这在临床上叫遗尿。遗尿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婴幼儿时期,由于形体发育未全,脏腑娇嫩,“肾常虚”,智力未全,排尿的自控能力尚未形成;学龄儿童也常因白天游戏玩耍过度,夜晚熟睡不醒,偶然发生遗尿者,均非病态。年龄超过3岁,特别是5岁以上的儿童,睡中经常遗尿,轻者数日一次,重者可一夜数次,则为病态,称遗尿症。本病发病男孩高于女孩,部分有明显的家族史。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重症病例白天睡眠也会发生遗尿,严重者产生自卑感,影响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

        对于这种病症,我们中医对此早就有清醒的认识。遗尿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如《灵枢·九针》:“膀胱不约为遗溺。”明确指出遗尿是由于膀胱不能约束所致。《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亦云:“遗尿者,此由膀胱虚冷,不能约于水故也。”以后历代医家多有

      阐述。《素问·经脉别论》云:“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说明了饮食人胃,经消化后,其中精微散布到脾,由脾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肃降,使水道通畅,而体内多余的水分,则下输至膀胱成为尿,然后排出体外,这是水液代谢的过程。《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又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且肾主水,与膀胱互为表里,膀胱的气化有赖于肾气充足温煦。由此可见,尿液的生成与排泄,与肺、脾、肾、三焦、膀胱有着密切关系。遗尿的发病机制虽主要在膀胱失于约束,然与肺、脾、肾功能失调,以及三焦气化失司都有关系。其主要病因为肾气不固、脾肺气虚、肝经湿热。

         临床上我们发现这成人遗尿以肾气不固为主要病因,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引起,如早产、双胎、胎怯等,使元气失充,肾阳不足,下元虚冷,不能温养膀胱,膀胱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职,不能制约尿液,而为遗尿。有的还因为脾肺气虚素体虚弱,屡患咳喘泻利,或大病之后,脾肺俱虚。脾虚运化失职,不能转输精微,肺虚治节不行,通调水道失职,三焦气化失司,则膀胱失约,津液不藏,而成遗尿。若脾虚失养,心气不足,或痰浊内蕴,困蒙心神,亦可使夜间困寐不醒而遗尿。肝经湿热也是常见的一个原因。这样的人平素性情急躁,所欲不遂,肝经郁热,或肥胖痰湿之体,肝经湿热蕴结,疏泄失常,且肝之经络环阴器,肝失疏泄,影响三焦水道的正常通利,湿热迫注膀胱而致遗尿。此外,亦有小儿自幼缺少教育,没有养成夜间主动起床排尿的习惯,任其自遗,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性遗尿。

       病因我们大体了解了,如果发现病人遗尿日久,小便清长,量多次频,兼见形寒肢冷、面白神疲、乏力自汗者是为虚寒;遗尿初起,尿黄短涩,量少灼热,形体壮实,睡眠不宁者属于实热。虚寒者多责之于肾虚不固、气虚不摄、膀胱虚冷;实热者多责之于肝经湿热。

       肾气不固的人的临床表现多为睡中经常遗尿,甚者一夜数次,尿清而长,醒后方觉,神疲乏力,面白肢冷,腰腿酸软,智力较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这种人肾气虚弱,膀胱虚冷,不能制约,故睡中经常遗尿,且尿量多而清长。肾虚真阳不足,命门火衰,故神疲乏力,面白肢冷。腰为肾之府,骨为肾所主,肾虚故腰腿酸软。肾主髓,脑为髓之海,肾虚脑髓不足,故智力较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均为肾气不足、下元虚寒之象。

        治疗上应以温补肾阳,固涩小便为主。方用菟丝子散加减。常用药:菟丝子、肉苁蓉、附子温补肾阳,五味子、牡蛎益肾固涩缩小便,鸡内金消食助运以利发挥温肾固涩止遗之效。可合缩泉丸协同发挥其效。神疲乏力,纳差便溏,加党参、白术、茯苓、山楂益气健脾和中助运;智力较差者,加人参、菖蒲、远志补心气,开心窍。

       脾肺气虚的人临床上多表现为睡中遗尿,少气懒言,神倦乏力,面色少华,常自汗出,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少力。这种人脾肺气虚,三焦气化不利,膀胱失约,故睡中遗尿。脾肺气虚,输化无权,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少华;不能荣;b养神濡养肢体,故神倦乏力。肺气虚则少气懒言,常自汗出;脾气虚则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少气,均为气虚之象。治疗上多以益气健脾,培元固涩为主。方药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培土生金,升麻、柴胡升举清阳之气,当归配黄芪调补气血,陈皮理气调中,益智仁、山药、乌药温肾健脾固涩。常自汗出,加煅牡蛎、五味子潜阳敛阴止汗;食欲不振,便溏,加砂仁、焦神曲运脾开胃,消食止泻;痰盛身肥,加苍术、山楂、半夏燥湿化痰;困寐不醒,加石菖蒲、麻黄醒神开窍。

          这种病因肝经湿热原因引起的不多见,但也有,这种人表现为睡中遗尿,尿黄量少,尿味臊臭,性情急躁易怒,或夜间梦语磨牙,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这种人肝经湿热,蕴伏下焦,耗灼津液,迫注膀胱,故睡中遗尿,尿黄量少,尿味臊臭。肝经有热,肝火偏亢,故心情急躁易怒;肝火内扰心神,故梦语磨牙。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均是肝经湿热之象。

       治法:泻肝清热利湿。治疗上以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清泻肝火,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膀胱湿热。当归、生地养血滋阴,配柴胡疏调肝气以柔肝。甘草调和诸药。夜寐不宁加黄连、竹叶、连翘清心除烦;尿味臊臭重,舌苔黄腻,加黄柏、滑石清利湿热。若痰湿内蕴,困寐不醒者,加胆星、半夏、菖蒲、远志清化痰湿,开窍醒神。若久病不愈,身体消瘦,舌红苔少,脉细数,虽有郁热但肾阴已伤者,可用知柏地黄丸,滋肾阴,清虚火。

         除了中药内服法之外,外治法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可以以五倍子、何首乌各3g,研末。用醋调敷于脐部,外用油纸、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晚1次,连用3-5次。用于遗尿虚证。也可以用连须葱白3根,生硫黄末3so先将葱白捣烂,人硫黄末捣匀为膏,睡前置药膏于脐部,外用油纸、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晚1次,晨起除去,7天为1疗程。用于遗尿虚证。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A+
发布日期:2023-08-08 15:03:29  所属分类: 养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