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日期:2022-10-18 09:56:37 编辑:hd888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老年人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作者:薛明章   张太平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科学技术的发达,网络化的普及,人们文化生活的不断提升,赡养渠道的多元化、家庭养老矛盾的长期性等诸多因素,造成老人心理障碍,得精神疾病的老人居多,为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安度晚年,本文对老年人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提出应对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老年人  心里疾病   分析  对策
一、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按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占13.5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来说,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远的不说,就拿笔者所住的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来说。第七次人口普查,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区人口的基本情况:全区常住人口为538187人。中,男性人口为276342人,占51.35%;女性人口为261845人,占48.65%。 全区常住人口中的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为127291人,占23.65%;15-59岁人口为317671人,占59.03%;60岁及以上人口为93225人,占17.3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 76372人,占14.19%。
从以上数据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未来一段时间仍将面临大量老龄人口带来的压力。不仅如此,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老年群体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据统计,全国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老年人群占老年人口的30%——40%,患有心理疾病的占10%——15%,日益加剧的老龄化态势,势必会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其中就包括我们现在与将来都要持续面对的难题——养老危机。这一系列的问题,不能不引起重视。
二、心理疾病的表现。
心理疾病的表现是各种各样,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如下几种:
(一)失落感。
        这种人群多数来自退休老人。尤其是一些掌权的退休干部。他们在台上掌握一定的实权,在特定的范围内呼风唤雨,门庭若市,风光无限。一旦退下来,门庭冷落,车马稀,跟班的没有了,跑腿的没有了,官帽没有了,见面只喊“老李、老王、老张”,一切都感到别扭,不适应,看啥都不顺眼,老两口也战火不断,怒气多了,焦虑多了,失落感多了,这不仅伤身,还容易产生心理疾病。
(二)害怕感。
一是对身体的害怕。尤其是那些患有疾病的老人,病魔缠身,行动不便,吃喝都要人照顾,俗话说的好,久病床前无孝子,长此以往,儿孙们有烦的一天,心里的恐慌日益加重,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下,身体日渐衰退,精神上出现了问题,萎靡不振:
二是一些老人们年轻时美惯了,老了怕失去容颜、失去健康。这主要来自于年老的女群体。不讲究不行,讲究很了又怕晚辈们烦,说三道四,往往一些老太婆打扮的花枝招展,六、七十岁的老人照敢穿旗袍,穿裙子,比年轻人还年轻,老远都看不出是大姑娘,还是老太婆,一旦有人讲,心里不舒服,产生心里顾虑,78岁的王大妈身高笔挺,脸盘也好,年轻时肯定是个美女,退休后,打扮的仍然很时髦,歌舞队的领班,她最怕的就是失去美丽的容颜,时刻拉住青春的尾巴不放,一切都想与年轻人比高低。自从歌舞队里的一位老姐妹脑栓去世后,她就像变了一个人,穿戴也不那么讲究了,歌不唱了,舞也不跳了,见人就说,人没意思,不知那天见阎王,心里负担特别重,晚上吃安眠药也睡不着,去医院检查,得了抑郁症。
三是怕失去地位、失去挣钱的能力。吴老爷子能说会道,年轻时是一把挣钱的好手。那些年开饭店挣了不少钱,买了当街门面,租出去,一辈子吃穿不愁,电瓶车走俏,他是雅迪的代理商,赚了不少钱,他会经营懂管理,头脑灵活,是家里的顶梁柱、主心骨,大小事,他不拍板办不成。自从心梗留下后遗症,自感家庭地位失去了,再也没有能力去赚钱了,情绪低落有自杀念头,医生说是心理障碍,患了心理疾病。
(三)恐慌感。
一是经济上的恐慌。一些老人,尤其是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残疾老人,他们没有经济收入,全靠晚辈赡养。身体状况好的,又年轻一些的老人,还能看孩子,看家园,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在儿女面前腰杆就直,说话也有份量,坐吃山空的老人,一分钱的收入都没有,就感到十分恐慌。俗话说的好,手中有钱心里不慌,家里有粮,吃喝不慌。一没钱,二没粮,老人更慌。农活干不了,菜园子变不了现,老人的经济压力就更大了,连春节给晚辈的压岁钱都没有,感叹,老来难,老来难.....。
二是赡养上的恐慌。家庭结构上的变化往往一个大家庭能划分为几个小家庭,代际关系越来越明显。在养老问题上,年轻老人养老老人,多半60、70岁左右的老人父母都健在,孙子辈的很少过问,压力都在父母身上。家庭没有隔代老人的,也都分家另住,外出打工挣了钱,多数都在城市买了房,买了车,一般很少回乡,由于对老人 的过问减少,老人的生活必然受到影响。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自己做做饭,买买菜,洗洗衣服,马马虎虎还行,行动不便,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或是空巢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受到的影响就更大了,由此可见,家庭结构的变化,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极大。核心家庭模式的分化对老年人精神慰藉也有很大的影响。家庭功能的变化对经济供养水平又有影响,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服务的短板,都对老人在赡养方面产生恐慌。
三是疾病上的恐慌。身患疾病的老人不仅心理压力大,而且惧怕感更大,人越老越怕死,越老越孩子化,尤其是患有癌症的老人,不知啥时就被死鬼拖走,去见马克思。因而,整天不开心,放不下,犹豫挂在脸上,时间一长,患上了抑郁症,有的还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四是疫情上的恐慌。三年来的新冠肺炎对老年人冲击很大,虽然目前防护措施都很好,但他们还是顾虑重重。人老了抵抗力差,免疫功能下降,担心染上新冠肺炎,看不到花花世界,过不了日后的幸福生活,疫情一紧张,他们的心情就紧张,恐慌的程度就加剧。
(四)被骗感。
身处网络时代,处处都要用手机扫码,不少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有的即使用上了智能手机,但有些系统功能仍然不会用,买菜用微信、取款用微信、防护要扫码,看病挂号要扫码,尤其是疫情期间,健康码、行程码同时都要用,不然进不了超市商场,更出不了门,核酸检测就更难了,还好有身份证解决了问题。更重要的是网络诈骗盯上了老年人,据不少老人反映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遭受到网络诈骗,王大妈是2021年刚退休的老人,手机玩的也熟,微信说你参加老年舞蹈比赛,有300元现金立即领取,王大妈想想是有这么回事,可这都过去很长时间了呀,没有多想,就点击领取,一套步骤下来,验证码被盗,自己损失1000元。像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刘大爷爱炒股,网上就给他推荐股票,被骗惨重。刘大娘被网络忽悠,走上传销路,差点要了命。
(五)家庭危机感。
1、夫妻感情出了问题。人说老来伴,老了两口子闹别扭,感情发生破裂,闹分居闹离婚,这还有老来的幸福生活吗?出现这种情况,是来自多方面的原因。有的是外界原因造成的,多半来自自身的原因,生活不检点,老牛吃嫩草,有的是吃醋造成的,成天吵闹,带来了家庭的危急。
2、赡养问题。多半出现在农村养老问题上,有几个子女的家庭,对老人的养老问题有推诿扯皮现象。也说不上不孝顺,农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去了,有自理能力的老人还好,苦就苦在那些孤寡残疾、年龄偏大的老人。该区冉庙乡就有这样一个家庭,兄妹四人都在农村,且都出外打工去了,行走不便的爹,原先一对一个月赁着吃,都外出打工后,先找亲戚帮忙,人家闲麻烦,最后给钱也不干,几个儿女你推我,我推你,搞的老人很不开心,苦不堪言,于是,心病缠身。
三、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乡村振兴,一切都向城市化发展,电、燃汽的应用,对老人心里产生极大的压力。空调不会开,燃气灶不会用,孝顺儿女还好,循循善秀地帮助引导,遇到不讲理的儿媳,只能受窝囊气。史大娘年轻时还是生产队的妇女队长,干活一把好手,老了常受儿媳妇的唠叨“看你笨的,教你多少次了,傻子都学会了。”史大娘只好忍气吞声。手机的普遍使用,又给老年人心里造成一定的压力,加之手机不断升级,原来的模式被打破,想问又不敢问,问自家人怕挨吵,问人家怕惹人烦,时间一长,形成了心理上的障碍,有的老年人本来身体就有多种疾病,整天怕这怕那,怕活不长,小区里有一位老人,社区体检查出了肺上有结节,由于心理负担过重,不到一年真得了肺癌,心理不健康是目前老年人生活不愉快的最大杀手。
(二)攀比求富思想严重导致老年人心理疾病的产生。一些老年人三句话不离本行,你看人家咋的咋的,有的没有可比性也在比,谁谁家儿子一个月都拿上万元工资,俺儿咋比他这么少,不在一个地区,又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能比吗?这些老人就自找苦吃,有的老人说谁谁家富的淌油,俺咋混的,有的说新光棍怕老邻居,想当年他不如我,现今非昔比,俺大腿还没人家胳膊粗,越比越苦恼,越比心理越不平衡,有的企业退休人员跟行政事业退休人员比,行政事业人员早退的与晚退的人员比。最明显的一个正处级干部10年前退休的,还没赶上2021年正科级退休人员的工资,越比心理越不平衡,越气越郁闷,形成了心理疾病。
(三)家庭和谐氛围缺失,养儿防老失望。传统的家庭养老是养老方式的一种选择。尤其是农村表现的最为明显。家庭结构的变化,代际养老出现的问题,第三代养老雪上加霜。枣庄镇有一位姓牛的老人,儿子去世了,60多岁的儿媳妇有病根本无法照顾公婆,只能有几个孙子轮流赡养,为了爷爷奶奶的养老问题矛盾重重,闹得不可开交,养儿防老真的成了一句空话。两位老人郁闷攻心,后来相继去世。调查中的事例很多,不再赘述。
(四)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有的老人拆迁赔偿款被儿孙们拿走,有钱是爷,没钱是孙子,给钱笑脸相迎,对老人照顾的就好,也感到了家庭的温暖,有一个家庭最可笑,知道老爷子每月10号拿工资,最后几天对老人特别好,几个儿媳献殷勤,过了那几天又冷眼相对。老人想投诉,又不敢投诉,怕以后受苦。有的老人被骗上当,经济受到严重损失,打击相当大。一位姓刘的老人是一名退休干部,单位最要好的同事说家里有事,急等钱用。帮助借了30万元,两年后要钱不给,玩失踪,装病卖傻耍无赖,老人心理受损,成夜成夜睡不着觉,医生诊断犹豫过度,有自杀念头,成了精神疾病。
(五)不愿就医,怕受歧视。由于多种因素的相交相融,引发老年人心理疾病多种多样,老年人得了这种疾病,十分痛苦,一是不敢向家里人说,口干舌苦,烦躁不安,吃不了饭,睡不好觉,精神不振,日渐消瘦,面容枯黄、两眼呆滞,默默承受。二是不愿意接触外界,不愿意上医院,尤其是精神医院,你越说他有病他越说没有,恐怕受歧视。
四、解决的途径。
(一)强化心里疏导,关爱慰藉,及时就医,早日康复。
发现有心里疾病的老人家庭,做好心里疏导十分重要,不能埋怨,不能动怒,要处处、时时刻刻关爱老人,给予精神上的慰藉,做好说理工作,要有耐心不能求急,更重要的是要及早发现,及时就医,越拖越麻烦,越拖越难治,病不能扎根,时间一长,精神的压力负担越重,思想疙瘩越难解开。凡是发病都是有原因的,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找源头,抓根本,把心里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消除紧张情绪,害怕心里。
心里疾病的典型症状,害怕恐慌,走坐不安,感到末日来临,有的表现哭哭啼啼,有的一触即发,暴怒发火,有的表现沉默寡言,像没事的孩子,但心里就像着火,那种压抑感,溢于言表,不说都能体会到,有的害怕紧张的出冷汗,由于引发的病因不一样,表现的情绪作态也不一样。这就需要分门别类地做好心里引导,让他们看到曙光,看到未来,看到希望,看到大家庭的暖意,心贴心的关爱,早晚会触动他们的心灵,相信铁棒磨成针,石头也会发光发热,只有采取多途径、多渠道、全方位的心里疏导,才能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害怕心里,接受正规治疗,早日康复,指日可待。
(三)学会放下,不钻牛角尖。
往往一些老年人得了心理疾病,关键是对问题放不下,就像贴在脑子上,走动都是那些不愉快的事,有时别人叙话,也能引起他的联想,怀疑多虑,好像别人都在说他闲话,看不起他,于是产生自卑感,整天思想包袱很重,啥都想,啥都干不成,也解决不了一点问题,对儿女们老是放不下,对不快活的事时时放不下,要想消除心理疾病的压力,必须学会放下,记住难道糊涂,啥事都不能较真,相信只有人在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只要有个好身体,啥都不是重要的,钱是人挣的,人没有了,身体没有了,要钱干啥?能这样想,保险心里的压力就会解除了,心理疾病就会慢慢消失。
(四)广泛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加强心理医生队伍建设。
目前心理医生专家还比较缺乏,一般乡镇医院很少有专门的科室,得了这种疾病,只能到地市级的精神康复医院就诊。不少心理疾病较轻的病人,只要到心理疾病门诊咨询就诊就行了,可一到精神康复医院,不是做这检查,就是做那检查,光吓也要把人吓个半死,要么就是叫住院检查,病人本来就有心理压力,心理障碍,这一折腾,恐慌的更很。因此,各地要加大投入,强化心理医生队伍建设,多渠道的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有效消除老年人的心理压力,作为精神康复医院,要开辟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指导老年人查找健康码,方便快捷安全就医,使他们健康长寿,安度晚年。

作者简介:薛明章,颍东区老年协会副秘书长、阜阳市老年协会理论研究会副秘书长,在全国《肉类工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国工商行政管理研究》、《中国老年学老年医学》发表论文多篇。

            编辑:傅友君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