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 刀(小说 )

日期:2019-02-06 19:25:12 编辑:hd888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剪 刀(小说 )
 
村里来了一个骑摩托车的陌生人,年龄大约在30岁上下,穿着很时尚。在村头遇见人,下了车,走上前很礼貌地问道:“麻烦您这位大嫂,请问这个村20年前来没来过一个卖剪刀的人”?
被问的人上下看了看眼前的年轻人,摇头说不知道。年轻人缠着大嫂说道:“是一个60岁上下的老人,他卖的剪刀好不好使啊”?听他这口气就好象是来进行产品调查,大嫂警惕地说道:“多少年都没有摸过剪刀了,也没有买过剪刀”。大嫂还是很客气地对他说:“这样吧,你到村里再问问看,有没有人知道这事”。因为前几天村里还来了两个骗子,说是上边让给农户电视机安装加密接收器,一家骗走手续50元。
年轻人没有问出个头绪来,就骑上摩托车一溜烟地进了村子。一进村,见一位推着车子往外走的老人,他躬身上前问道:“老人家,向您打听一个事”。
老人停下来问道:“什么事”?
年轻人对老人说:“20多年前,这个村里来没来过一位60来岁卖剪刀的老人”?老人想了半天,记不起来了,因为,男人们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买剪刀习惯的,即使村里来了卖剪刀的人,他们也从不过问。正好,前边有人过来,对年轻人说:“你问问英子他妈,有没有”?英子的妈就是刚才年轻人一进村遇见的那位大嫂。说着说着,英子的妈来到了老人面前,说:“爹,你干啥去,谁让你动了?伤筋动骨一百天,刚见好,你就闲不住,谁让你干活了”?老人说:“我不是闲着有些发急了嘛,听说咱家地头一棵树被犁地的机子碰倒了,我把它弄回来”。英子的妈说:“你回去吧,回头我去看看”。年轻人知道了眼前的这一男一女原来是一家子。
老人对英子的妈说道:“这个人想打听20年前村里来没有来过一个60多岁卖剪刀的人,你可知道”?
英子的妈有点不解地问道:“都多少年了,打听那个卖剪刀的干啥”?英子的妈不是不知道卖剪刀的人,而是她不想告诉这个陌生人。
年轻人说:“那个人是我父亲,前几年就让我来收账,我那时刚办了一个食品加工厂,正忙。他今年80多岁了,去年得了个中风,病还没好利索,就一个劲地唠叨着让我收账。都上了年纪了,还操那心,但我不能违背他老人家的意愿啊,这才抽空走一走。试试看吧,收上来就收,真收不上来,我们也不缺这几个钱”。
哦,是这样。都20多年了,英子今年都20好几了呢,在深圳打工都有几个年头了。
20多年前,英子的妈刚嫁到村里的第二年,那天,她出来找鞋样子给丈夫做鞋,看到村头小卖部围着人,也走上前看看究竟。原来是个卖剪刀的,但这个卖剪刀的人不急于要现钱,真要有钱给也行,没有钱就赊帐。人家赊账都记上村名人名,他连个名都不记,谁想赊就拿一把,说一声就可以了。卖剪刀的人说,他家祖辈是铁匠,不做大件,只做剪子和耙钉之类,但最有名气的就是剪刀。他还说,用他家的剪刀,多少年都不用磨一次,照样锋利无比,依然跟才买的一样,你就是剪个细铁丝,簿铁皮都不碍事。边说边拿出自己的剪刀做着示范,他手里的一截铁丝,被他一剪一剪地铰着,然后让大家看剪刀有没有卷刃。村妇们都说这剪刀钢口硬实,家里有剪刀的也想拿一把这样的剪刀。英子的妈当时也拿了一把,回家试了试果然象卖剪刀人说的那样,一个字:快。
过去到农村卖东西都以赊账为主,因为家有现钱的少,等麦收了或是秋后,手里有了钱,卖东西的人再来挨家挨户地收钱销帐。眼前这个卖剪刀的不急于要现钱,赊账还不记人姓名,到时候能要到钱吗?可是,令拿了剪刀的人更为迷惑的事儿还在后面。卖剪刀的人说:“我现在不要钱,等到啥时候咱们这里的红芋干卖到一元钱一斤,我再来收钱,剪刀5块钱一把,比起别家的呢,有点贵,但我卖的是硬壮货,如果到那个时候,你说我这剪刀有毛病,退给我,再换一把新的给你”。这话令所有想赊他剪刀的人都不可思议,因为当时红芋干市价才一角多钱一斤,要卖到一块钱一斤那要到驴年马月啊,如果卖不到那个价,剪刀不是白送人了嘛。听他这一说,好多拿了剪刀的人又都把剪刀放了回去。见大家把剪刀都一把把又给了他,卖剪刀的急了,说:“你们以为我疯了是吧?一块钱一斤红芋干还能算稀罕事吗?以后咱就等着瞧,要不了多少年,恐怕一块钱一斤还买不到呢”。听他说这话,村里人看他神情正常,又都纷纷拿走了剪刀。
卖剪刀的说红芋干一块钱一斤,根本不可能的事,红芋干子多少年都一个价,想涨一分都难。可是,没几年,乡里的红芋干子开始涨价了,卖到三角、五角一斤了,赊了剪刀的人都说,那个卖剪子的人说得还怪邪乎哩,还是他有长眼眉毛,这稀屎烂溅的红芋干还真能卖到一块钱一斤哩。红芋干子的价格是时涨时落,一直都没有高过五角钱一斤,因此,那个卖剪刀的人也就没有来过村里。有时候,人们在谈论这件怪事的时候,那个卖剪刀的咋不来收钱啊?是不是死了啊。也有的人说不会是神仙下界查看民情吧?因为有民间传说,神仙下界看百姓丰年对粮食爱不爱惜。渐渐地,时间一长,人们都把那个卖剪刀的人忘的一干二净了。
现在村里的女人能拿得动剪刀做针线活的越来越少了,年轻的女人从生下孩子那天起,给孩子从头到脚穿的都是从商场里买来的料子又好,价格又便宜的婴幼儿服装,省事不说,款式又新颖,孩子穿在身上,都跟洋娃娃一样,让人看上去就喜欢,比买布料自己做要好多了。不买布,不做针线活儿,谁还用剪刀啊,乡下年轻的姑娘都快用不好剪刀了。有剪刀的人家,长时间不用,也不知道扔哪了。
骑摩托车的人如今提起这事,英子的妈想到了多年前她买剪刀时的情形。当然,现在的红芋干子都涨到一块好几了,按照当年那个卖剪刀人的说法,帐早就该要了。
英子的妈说,谁能知道村子里当年拿了多少把剪刀啊,你也没有个帐,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老年人有的也都不在家,恐怕你这钱很难要到啊。
年轻人说,家里的铁匠铺早就不开了,其实,我们家也不缺这几个钱,我对我父亲说,算了,不要了,都多少年了,连个账都没有,找谁要去。我父亲说:“你还是按照我当年走过的大概方向找找看,还是能要回来的,谁还能不诚实啊,只是时间太长了。要不回来的也有,那就是当年拿了我剪刀的人已经死了,象这情况少,再就是买了城里的房子全家人都进了城,村里已找不到这户人家了,你要个试试吧,能要多少是多少”。英子的妈说,你刚进村的时候也没有说清楚,这样吧,你等着,我家还用过你们一把剪刀呢,我这就回去给你拿钱去。
英子的妈是个快嘴的人,她见了村里上了岁数的人就说:“怪了,怪了,那年那个赊帐卖剪刀的他儿子,今天来咱村要帐了,剪子也给人家使没有了,可这钱得给人家,多少年了,人家提都没有提过这事,不能白用人家剪刀,我这是回来拿钱的,那个卖剪刀的他儿子在村头等着哩”。
当年村里有多少人家拿了那个人的剪刀,英子的妈不知道,就连那个来收钱的人也不知道。不一会儿,英子的妈来了,手里拿着一张10元的新票子,那人接过钱,从兜里掏出5元钱找给她,英子的妈说:“别找了,现在啥都涨价了,那剪刀好使,10块钱值”。
年轻人说:“当年讲好的价,多少就是多少,一分都不得多收的,我临来的时候我父亲一再嘱说,一分钱都不能多收”。
英子的妈接过年轻人找来的钱,说,我再到村里给你吆喝吆喝,让使了你家剪刀的人快点送钱过来……
年轻人在村里等了一晌午,孩子们都放学回来了,他只收到英子的妈送来的5元钱。他不愿意再等下去了,有小学生从他身边经过就放慢脚步看他,他就对看他的小学生说:“小朋友,回家问你妈,快送剪刀钱来。”
小孩子不解地看着他说了一句:“啥是剪刀钱”?尔后一转身跑得没了踪影。
年轻人摇了摇头说,我不等了,再也不来了。这么点小钱,我孙子似地等着讨账,该钱的都成了爷了,他生气地骑上摩托车风一样地离开了村子。
妻子看了我写的这篇小说,笑了笑说,你真能编,有这事吗?我不好回答有这事还是没有这事,因为她没有用过那样的剪刀,自然不理会当年卖剪刀人的当年的良苦用心。到底那个卖剪刀的人有什么样的良苦用心,到现在村里也没有一个人能够说得出子丑寅卯来。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