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 黄昏更精彩
一一退休老校长范成义古稀之年献余热
作者:肖炳华、任克友
一
退休还乡献余热 创办协会助相邻
”有困难,去找范会长,准行“!
这句话,成了颍东区老庙镇李土桥孝善村村民们常用的口头禅。
范会长何许人也?竟会如此受到村民们的拥戴和尊敬?有人也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
假如你有时间,在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这两天,去一趟李士桥孝善村的话,就能够耳闻目睹到现场活动的热烈场面。那么,你的这些疑问就肯定能够迎刃而解。
范会长 ,名叫范成义,他既不是村镇干部,也不是平民百姓,而是一名早已退休,现年75岁的共产党员,原马庄小学的校长,现任李土桥孝善村老年协会会长,老年学堂校长。李土桥孝善村夜校校长。
在李土桥孝善村,只要一提起范会长,村民们无不伸出大拇指对他”啧啧”称赞。提起他为村里扶贫扶志扶智等,所做的一件件好事,一桩桩善事,真是人人佩服,个个赞扬。
颍东区老庙镇李土桥孝善村,是一个3000多口人的大村子,此村属于老庙镇的偏僻之地,
属于全镇比较贫困落后的村子。全村地少人多,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常年打工,留下的全是一些年高体弱病残的老人和一些妇女儿童。有的年轻人拖家带口常年在外漂泊,把老人扔在家里不管不问,导致该村上了年纪的老人,生活无助,亲情淡薄。既使有留在家里的的年轻妇女,由于缺乏道德的修养,不能善待父母公婆,有的甚至还有虐待老人的不良现象,欺老骂少的事也时有发生。邻里之间为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产生相互摩擦,导致邻里之间不和,亲人反目,世风日下。
已经退休多年,赋闲在家的范成义老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如果一个家庭生活不和谐,会导致这个家庭万事不幸,如果一个村子的人生活不和谐,会导致整个村庄的人心惶惶,社会不安宁,人心不安定。将会对子孙后代产生极其不利的恶劣影响,怎样才能让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放心,让留守家里的老人安心,让村子里的尊老爱幼之风盛行,村子里的不良风气好转起来呢?这件事让范成义辗转反侧,夜不能寐,饭吃不香。这正是他反复磋磨,反复思考的问题。
他思虑再三,终于做出了决定:辞去颍东区西兰花种植有限公司,任职一个月3000元的工作,创办老年协会。打算在自己有生之年,为本村的孝悌德风建设发挥余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为此,他不辞辛苦,通过和村镇干部反复沟通,上下奔走,并把自己为何要创办老年协会的目标和打算,向他们和盘托出。很快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镇党委书记童金铭表示给予大力支持,并安排李土桥孝善村干部们帮助和积极参与,在较短的时间里,就搭起了李土桥老年协会的框架。
为了创办老年协会,范成义老人不仅带头捐款两千元,还买了桌椅板凳和音响,还把自家存放文件的柜子、茶几、钟表、木门等用具,全都无偿捐给协会使用。老年协会成立初始,遇到了很多困难,范成义老人不顾自己70多岁的高龄,整日东奔西跑,走村串户,选择办公地点,布置教室,购买用具,整理清理活动现场,夜以继日,不辞辛苦,忘我工作。
通过一番打拼和努力,李土桥孝善村老年协会初具规模,成功的挂牌成立。
二
古稀之年立宏愿 誓让孝善归正道
范曾义同志出生于1945年7月,1968年加入共产党,1964年3月,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在李土桥村马庄小学任教,一干就是40年。2004年退休前,长期担任马庄小学校长职务。
范成义同志年轻时,在当地主办一所五年制小学,他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为当地教育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位时,干部群众都夸赞他是一位好老师,
好校长。现在虽然退休了,他萌生了要发挥自己的余热的想法。
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很快创办了老庙镇,也是颍东区第一所老年协会,其宗旨就是服务空巢老人和妇女儿童。村里父老乡亲见了他都夸赞说,“你年轻时教学是为了孩子,老年办协会完全是为了老人,真是一生无私奉献,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范成义老人听后总是微笑着说:“我能力有限,只能为大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我心里高兴,舒服,充实”。
为了让村民们学有兴趣,学有规律,学有信心,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扎下传统文化,和孝老爱亲的美德根基,范承义又亲自为大家编写了《健康歌》和”十唱老年协会好“之歌。教他们学唱排练。他利用每周二、四、六上午的时间,给学员们上好两节大课,传授健康保健知识,解读《弟子规》,《孝经》等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每晚六至八点学唱《健康歌》,学跳广场舞,领教
回春医疗保健操。
同时,老年协会还定期给村民测量血压,血糖等。范会长在给学员讲课时,重点宣讲的《弟子规》、《孝经》等优秀文化课,特别是当前总书记,扶贫扶智扶志等有关讲话精神。教育广大村民激发自身潜能,主动想办法找致富门路,寻致富良方。达到早日致富脱贫的目的。通过《二十四孝》古代名人孝敬老人的典故,村民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凡学习的人都能严于律己,真正做到了不讲脏话不骂人,对人有礼貌,在全村乃至全镇,已初步形成了人人“互学互爱”的良好风气。
2015年4月21日,在一阵阵鞭炮锣鼓声中,市、区、镇三级老年协会领导亲临现场,为李土桥村老年协会成功挂牌。
2016年元月,在东区老年协会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区领导不仅表扬了范成义同志操办协会的先进事迹,而且还授予李土桥村老年协会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极大地鼓舞了本村的广大干部群众。当村民们看到金光闪闪的奖牌时,很快联想到这块奖牌的来之不易,完全是靠范成义老人的不辞辛苦和村民们无私奉献得来的。因此,大伙儿都发自内心的感谢他,佩服他。
三
聚力创办饺子宴 亲情温暖众人心
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解决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问题,在范成义会长的亲自带动和倡导下,在众多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李土桥孝善村村民集体决定,每逢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全程来自周边村庄的,
65岁以上的老人,集中在孝善村院子里,吃大餐,看大戏。其目的就是传承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优良传统,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以此助推扶贫、扶心、扶志、扶智工作的有效开展。共同举办孝老爱亲公益幸福饺子宴会,让留守老人们,能够利用初一和十五,吃顿可口的大锅饭,看热热闹闹的大戏,老乡亲们在一起聚聚,叙叙家常话。能在每位老年人的心里,留存下过了初一看十五的美好念想。这样的聚会方式,很受广大村民的欢迎。协会的所有费用,全由村民们踊跃自愿捐赠,出演的节目,也是李士桥村和老庙镇所有义工家人们,精心准备的自编自演的。
李土桥孝善村的饺子宴的成功举办,一是密切配合党的政策,用吃饺子的这种形式温暖众人心,让群众认识到还是党好,还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二是用吃饺子这种方式,把扶贫先扶心,放在首位,转变人民群众内心世界,转变争扶贫,要扶贫,懒在政府贪便宜的思想观 念。而今的饺子宴,每月初一和十五从不间断,共开办了40多期,每期都有1000多位老人参加,因此也吸引了全国各地各单位领导及爱心人士,从远方来的有北京、河南、南京、四川、山东等单位的人,前来参观指导。由此可见,李土桥孝善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花,将开遍祖国大地,在广泛的进行传播。
四
推崇家风孝风文明风 倡导孝心善心关爱心
范成义老人不仅以身作则,一心为公,而且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每逢炎夏来临,他看到协会的老人们挠痒困难,搧风扇怕受凉,便进城用自己的钱,为协会的全体成员购买挠痒筢,纸扇等,协会又为大家买了羽毛球,跳皮蝇,毽子等体育用品,供中老年人方便锻炼身体。每逢冬天来临时,他得知许多老年人洗澡困难,就骑上自家的三轮车,带他们去十几公里外的澡堂洗澡,还请他们吃饭唠嗑。老人们感动的逢人便说:”范会长急俺们所急,想俺们所想,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呀”!
范成义会长心里想着他人,唯独没有他自己。2017年9月份,正是收晒玉米的季节,他为了创办协会的事,正紧张的忙碌着。突然,天空下起了大雨。他正准备回家收拾自家的玉米时,不料路上碰到村民李超正在收玉米,他二话不说,便拿起工具帮助抢收。等他到家再准备收自己家的玉米时,已经被雨淋湿了。妻子埋怨他说:“你光顾别人不顾自已,这个家你还要不要啦“?谁知, 范会长哈哈一笑说:”没关系,这个家不是还有你么,谁让我是会长呢”。
范会长不顾自已年岁已高,一年四季,总是为村民们忙忙碌碌,家事公事邻里事,事事总少不了他,处处都有他的身影,他更是村里老少爷们最佩服和最信任的人。
2015年11月24日,国家电网从他家门前大路扯过,安装人员没有及时安装安全标识,本村村民范子奎驾车路过时,不幸被电线绊倒在地,导致身体受伤。范会长立即把他送进医院治疗。双方因为赔偿问题争执不下,范会长主动出面调节,最后事情得到了顺利解决。范会长每年为村民调解民事纠纷不计其数,他做的好事善事,比比皆是,真是举不胜举。
李土桥孝善村,在范成义会长的带动和帮助下,呈现出家庭和谐,邻里和谐,村与村和谐的良好局面,村子里的人们,上孝敬父母,下爱护幼儿,互敬互爱的家风村风孝敬风,尉然成风。
五
互助互动乐善好施 尊老爱幼争做好人
李土桥孝善村,开办的“扶贫扶智公益幸福饺子宴”,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功,这凝聚了市、区、镇、村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关注,镇党委书记童金铭不仅对这个村的做法高度重视,还经常带领镇委、镇政府领导班子,积积参加他们的活动,和老人们欢聚在一起,打成一片,密切了干群关系。镇宣传委员任克友,利用业余时间,经常和他们在一起排练节目,在他们的活动中,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李土桥孝善村的文艺活动,之所以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这里面凝聚了老年协会范成义会长的心血和汗水,和全体村民志愿者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苦忙碌啊!
早上七八点钟,村民们都早早的来到协会场所,义工志愿者们,用尊敬、礼仪和温罄的笑容,在迎接着每一位
老年人的到来!
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村里的义工志愿者都会自发前来,有条不紊地给老人免费理发、按摩和义诊。
老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在敬老院里一样的待遇,老人们享受的是踏踏实实的亲情和幸福之感。村医杨复印带着团队来到了村里,
忙上忙下为老人疏通经脉,扶伤止痛,并无偿赠送价值上万元的药品。村民李献富,今年已经76岁高龄,腿有残疾,每一次的饺子宴,都会自备工具和茶具,为几十位老人免费理发,一站就是大半天。
李土桥村贫困户李奎峰,自从参加了扶贫扶智培训班后,受到了熏陶和感染,特别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孝善村的善举。今年他种的西瓜喜获丰收,便主动把近千斤西瓜,无偿送到协会为老人清凉解署。村民们有力的出力,有物的出物,有人的出人,默默无闻,甘愿奉献。因此,李士桥孝善村的慈善活动,才能越办越红火。一个村,一家人,一口锅,每月初一和十五,全村乃自周边的老人欢聚一堂,
话家常,叙亲情,吃大餐,其乐融融,幸福满满。
2016年12月,范成义会长被评为”颍东好人“。他从区里开完表彰会回来,就把区政府奖给他的1000元奖金,转手送给了村里最困难的老人,肖翠颖,吴俊彪,杨明国等。2017年3月,范会长主动担任了村里的保洁工,把拾到的废品进行变卖,其收入全部用于老年协会的活动开支。每逢节假日,范会长从不忘记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以实际行动,慰问照顾老人。
端午节,他带领协会成员,前往老庙镇敬老院,为老人奉献爱心,重阳节为本村老人送棉被,棉衣,春节为五保户空巢老人送米面猪肉油等。2018年冬季大雪封门,交通堵塞,大雪压到了好多房屋,范会长带领孝善队员们清扫道路五华里,并亲自为80岁的老人石爱河铲雪抽水,并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感动的老人热泪盈眶,一时不知说啥才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群人的坚持付出,唤醒了全村儿女的爱心。在范成义会长的亲自带动和指挥下,来自本村的80多名义工都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村里孝老敬老之风盛行,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村民团结,友爱互助,村风淳朴,村庄平安和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关爱老人,倡行孝道,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在李土桥孝善村得到了充分的栓释。
六
孝老敬亲美德受称赞 邻里和睦相处成美谈
范成义会长经常在活动现场对大伙说:“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是我们共产党员的本分。凝聚群众,温暖群众,服务于群众,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范成义会长以身作则,常常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怀着一颗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爱心和善意,每月初一和十五,在村子里举办饺子宴的同时,还办起了中老年学国学讲堂,学习内容,主要学习《弟子规》,让学员懂得仁者爱人,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人生道理,激励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树立他们的正气,做对社会有用的好人。然后就是上“快乐课”。主要是让大家学跳正能量的广场舞,唱唱红歌,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每天晚上,大家都欢聚在一堂,自娱自乐,真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李土桥村的乡亲们逢人便说:”俺们村里的党员干部是好样的,都是俺们的贴心人,为俺们办件件好事儿,大家都记在心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习总书记的谆谆教导。
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小康生活,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向往,也是我们每位共产党员的奋斗目标。作为一位老共产党员和古稀之人,范成义牢记使命,为村民殚精竭虑,四处奔走,默默工作,奉献余热,真正践行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初心。
当他看到李土桥村的贫困户经济收入薄弱,他翻来覆去在想,这些人为何收入低呢?就是因为不得已留在家里,要照顾公婆和幼儿,不能外出打工挣钱,如果本地有工厂让他们参与干活,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了。
于是,范成义会长,为此专门拜访30里铺专门做编织的老师耿莲,便与她签定加工花篮家庭手工作坊合同,让老师现场免费提供编织技术,很快就在村里安排20多个贫困户上岗。贫困户吴领张华珍夫妇,每月可挣到3000多元,2018年就顺利脱了贫。为了做好孝善敬老工作,每逄节日来临之际,老年协会 都要进行敬老孝老活动,弘扬社会正气,增强孝老爱老思想意识,和谐家庭美德。
2017年腊月27日,在爱心人士的捐助下,协会为全村12户老人,赠送床上四件套一个,大米20斤,麦面20斤。
2018年腊月28日,协会为本村十三个五保户老人,送床上四件套一个,饺子每人80个,蒸馍每人20个。五保户杨明礼非常感动地逢人便说:“共产党待俺比亲人还要亲啊“!
2018年重阳节时,协会不仅为孤寡老人刘俊卿,李显勋送去礼品水果等,还分别给全村十多户困难老人送去了棉被。2019年端午节来临时,协会组织义务歌舞队,亲临老庙敬老院和万福堡老年公寓,为80多位老人跳正能量舞蹈,唱歌曲《母亲》,《父亲》,《党啊我们永远热爱你》,赢得了老人的阵阵掌声和叫好声。协会又为22位老人捶背、揉肩、梳头、洗脚,并送上慰问品。他们的这一实际行动,感动了所有在场的老人。77岁的老人李献旗流出了激动的泪水说,“你们对俺比儿女还要亲,俺感谢你们,更要感谢共产党,是共产党才让俺们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
老年协会通过这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使李土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以前,村里是打骂成风,坏事连连,偷窃事件,时有发生,而今呈现出人人争文明,个个讲礼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村风村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化。
范成义老人平时省吃俭用,几年下来,向村里捐款捐物3万余元。2017年他被评为“颍东好人”。获得奖金1000元。2018年被评为”颍东道德模范”,”阜阳好人“。获得奖金5000元。老庙镇党委、政府,非常支持这个村的活动,在办公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抽出办公经费7000元,予以支持。范成义老人把这些钱,全部都拿出来奉献给了村里。
好媳妇张万珍,照顾坐在轮椅上的婆婆刘玉兰,所有的吃喝拉撒都是他一个人扛,从不烦恼,更不叫苦,把婆婆照顾得比好人还干净。村里人人见了,都称赞她是一个贤慧的好媳妇。尤其在学习《弟子规》后,她工作积极带头,默默无私奉献。66岁的好婆婆李兴珍,通过学习国学后,主动和22年不讲话的邻居李国章和好,帮助困难户马如秀,肖翠英干活做事,是他的常事,还主动捐给村里两千元钱。副会长王丽侠,忘我工作,不计报酬,经常早出晚归,把协会当成自己的家,无私捐献柴米油盐和物品两千余元。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李土桥孝善村正气浓浓,好事连连,捐款捐物的事例接二连三。小到柴米油盐,大到3000元至5000元,大家争做好事,争做善事,都是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村里的义工志愿者,在台上表演了自编自演的《婆婆也是妈》,《跪羊图》,《八月桂花开满地》,《妈妈的吻》,《十跪爹娘》,《母亲》《游子吟》等孝老爱老系列精彩文艺节目,台下的老人们看得如痴如醉,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通过自编自演的接地气的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大家感同身受,收获颇多,给村民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孝老爱亲,奉献社会的良好教育。孝道,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孝善村老年协会积极推祟,大力弘扬的主体。
尊老爱幼,构建和谐,互敬互爱,这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在李土桥孝善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更产生了积极而又广泛的深刻影响,在当地声名远播,传为美谈。
,
一一退休老校长范成义古稀之年献余热
作者:肖炳华、任克友
一
退休还乡献余热 创办协会助相邻
”有困难,去找范会长,准行“!
这句话,成了颍东区老庙镇李土桥孝善村村民们常用的口头禅。
范会长何许人也?竟会如此受到村民们的拥戴和尊敬?有人也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
假如你有时间,在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这两天,去一趟李士桥孝善村的话,就能够耳闻目睹到现场活动的热烈场面。那么,你的这些疑问就肯定能够迎刃而解。
范会长 ,名叫范成义,他既不是村镇干部,也不是平民百姓,而是一名早已退休,现年75岁的共产党员,原马庄小学的校长,现任李土桥孝善村老年协会会长,老年学堂校长。李土桥孝善村夜校校长。
在李土桥孝善村,只要一提起范会长,村民们无不伸出大拇指对他”啧啧”称赞。提起他为村里扶贫扶志扶智等,所做的一件件好事,一桩桩善事,真是人人佩服,个个赞扬。
颍东区老庙镇李土桥孝善村,是一个3000多口人的大村子,此村属于老庙镇的偏僻之地,
属于全镇比较贫困落后的村子。全村地少人多,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常年打工,留下的全是一些年高体弱病残的老人和一些妇女儿童。有的年轻人拖家带口常年在外漂泊,把老人扔在家里不管不问,导致该村上了年纪的老人,生活无助,亲情淡薄。既使有留在家里的的年轻妇女,由于缺乏道德的修养,不能善待父母公婆,有的甚至还有虐待老人的不良现象,欺老骂少的事也时有发生。邻里之间为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产生相互摩擦,导致邻里之间不和,亲人反目,世风日下。
已经退休多年,赋闲在家的范成义老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如果一个家庭生活不和谐,会导致这个家庭万事不幸,如果一个村子的人生活不和谐,会导致整个村庄的人心惶惶,社会不安宁,人心不安定。将会对子孙后代产生极其不利的恶劣影响,怎样才能让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放心,让留守家里的老人安心,让村子里的尊老爱幼之风盛行,村子里的不良风气好转起来呢?这件事让范成义辗转反侧,夜不能寐,饭吃不香。这正是他反复磋磨,反复思考的问题。
他思虑再三,终于做出了决定:辞去颍东区西兰花种植有限公司,任职一个月3000元的工作,创办老年协会。打算在自己有生之年,为本村的孝悌德风建设发挥余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为此,他不辞辛苦,通过和村镇干部反复沟通,上下奔走,并把自己为何要创办老年协会的目标和打算,向他们和盘托出。很快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镇党委书记童金铭表示给予大力支持,并安排李土桥孝善村干部们帮助和积极参与,在较短的时间里,就搭起了李土桥老年协会的框架。
为了创办老年协会,范成义老人不仅带头捐款两千元,还买了桌椅板凳和音响,还把自家存放文件的柜子、茶几、钟表、木门等用具,全都无偿捐给协会使用。老年协会成立初始,遇到了很多困难,范成义老人不顾自己70多岁的高龄,整日东奔西跑,走村串户,选择办公地点,布置教室,购买用具,整理清理活动现场,夜以继日,不辞辛苦,忘我工作。
通过一番打拼和努力,李土桥孝善村老年协会初具规模,成功的挂牌成立。
二
古稀之年立宏愿 誓让孝善归正道
范曾义同志出生于1945年7月,1968年加入共产党,1964年3月,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在李土桥村马庄小学任教,一干就是40年。2004年退休前,长期担任马庄小学校长职务。
范成义同志年轻时,在当地主办一所五年制小学,他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为当地教育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位时,干部群众都夸赞他是一位好老师,
好校长。现在虽然退休了,他萌生了要发挥自己的余热的想法。
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很快创办了老庙镇,也是颍东区第一所老年协会,其宗旨就是服务空巢老人和妇女儿童。村里父老乡亲见了他都夸赞说,“你年轻时教学是为了孩子,老年办协会完全是为了老人,真是一生无私奉献,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范成义老人听后总是微笑着说:“我能力有限,只能为大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我心里高兴,舒服,充实”。
为了让村民们学有兴趣,学有规律,学有信心,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扎下传统文化,和孝老爱亲的美德根基,范承义又亲自为大家编写了《健康歌》和”十唱老年协会好“之歌。教他们学唱排练。他利用每周二、四、六上午的时间,给学员们上好两节大课,传授健康保健知识,解读《弟子规》,《孝经》等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每晚六至八点学唱《健康歌》,学跳广场舞,领教
回春医疗保健操。
同时,老年协会还定期给村民测量血压,血糖等。范会长在给学员讲课时,重点宣讲的《弟子规》、《孝经》等优秀文化课,特别是当前总书记,扶贫扶智扶志等有关讲话精神。教育广大村民激发自身潜能,主动想办法找致富门路,寻致富良方。达到早日致富脱贫的目的。通过《二十四孝》古代名人孝敬老人的典故,村民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凡学习的人都能严于律己,真正做到了不讲脏话不骂人,对人有礼貌,在全村乃至全镇,已初步形成了人人“互学互爱”的良好风气。
2015年4月21日,在一阵阵鞭炮锣鼓声中,市、区、镇三级老年协会领导亲临现场,为李土桥村老年协会成功挂牌。
2016年元月,在东区老年协会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区领导不仅表扬了范成义同志操办协会的先进事迹,而且还授予李土桥村老年协会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极大地鼓舞了本村的广大干部群众。当村民们看到金光闪闪的奖牌时,很快联想到这块奖牌的来之不易,完全是靠范成义老人的不辞辛苦和村民们无私奉献得来的。因此,大伙儿都发自内心的感谢他,佩服他。
三
聚力创办饺子宴 亲情温暖众人心
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解决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问题,在范成义会长的亲自带动和倡导下,在众多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李土桥孝善村村民集体决定,每逢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全程来自周边村庄的,
65岁以上的老人,集中在孝善村院子里,吃大餐,看大戏。其目的就是传承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优良传统,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以此助推扶贫、扶心、扶志、扶智工作的有效开展。共同举办孝老爱亲公益幸福饺子宴会,让留守老人们,能够利用初一和十五,吃顿可口的大锅饭,看热热闹闹的大戏,老乡亲们在一起聚聚,叙叙家常话。能在每位老年人的心里,留存下过了初一看十五的美好念想。这样的聚会方式,很受广大村民的欢迎。协会的所有费用,全由村民们踊跃自愿捐赠,出演的节目,也是李士桥村和老庙镇所有义工家人们,精心准备的自编自演的。
李土桥孝善村的饺子宴的成功举办,一是密切配合党的政策,用吃饺子的这种形式温暖众人心,让群众认识到还是党好,还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二是用吃饺子这种方式,把扶贫先扶心,放在首位,转变人民群众内心世界,转变争扶贫,要扶贫,懒在政府贪便宜的思想观 念。而今的饺子宴,每月初一和十五从不间断,共开办了40多期,每期都有1000多位老人参加,因此也吸引了全国各地各单位领导及爱心人士,从远方来的有北京、河南、南京、四川、山东等单位的人,前来参观指导。由此可见,李土桥孝善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花,将开遍祖国大地,在广泛的进行传播。
四
推崇家风孝风文明风 倡导孝心善心关爱心
范成义老人不仅以身作则,一心为公,而且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每逢炎夏来临,他看到协会的老人们挠痒困难,搧风扇怕受凉,便进城用自己的钱,为协会的全体成员购买挠痒筢,纸扇等,协会又为大家买了羽毛球,跳皮蝇,毽子等体育用品,供中老年人方便锻炼身体。每逢冬天来临时,他得知许多老年人洗澡困难,就骑上自家的三轮车,带他们去十几公里外的澡堂洗澡,还请他们吃饭唠嗑。老人们感动的逢人便说:”范会长急俺们所急,想俺们所想,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呀”!
范成义会长心里想着他人,唯独没有他自己。2017年9月份,正是收晒玉米的季节,他为了创办协会的事,正紧张的忙碌着。突然,天空下起了大雨。他正准备回家收拾自家的玉米时,不料路上碰到村民李超正在收玉米,他二话不说,便拿起工具帮助抢收。等他到家再准备收自己家的玉米时,已经被雨淋湿了。妻子埋怨他说:“你光顾别人不顾自已,这个家你还要不要啦“?谁知, 范会长哈哈一笑说:”没关系,这个家不是还有你么,谁让我是会长呢”。
范会长不顾自已年岁已高,一年四季,总是为村民们忙忙碌碌,家事公事邻里事,事事总少不了他,处处都有他的身影,他更是村里老少爷们最佩服和最信任的人。
2015年11月24日,国家电网从他家门前大路扯过,安装人员没有及时安装安全标识,本村村民范子奎驾车路过时,不幸被电线绊倒在地,导致身体受伤。范会长立即把他送进医院治疗。双方因为赔偿问题争执不下,范会长主动出面调节,最后事情得到了顺利解决。范会长每年为村民调解民事纠纷不计其数,他做的好事善事,比比皆是,真是举不胜举。
李土桥孝善村,在范成义会长的带动和帮助下,呈现出家庭和谐,邻里和谐,村与村和谐的良好局面,村子里的人们,上孝敬父母,下爱护幼儿,互敬互爱的家风村风孝敬风,尉然成风。
五
互助互动乐善好施 尊老爱幼争做好人
李土桥孝善村,开办的“扶贫扶智公益幸福饺子宴”,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功,这凝聚了市、区、镇、村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关注,镇党委书记童金铭不仅对这个村的做法高度重视,还经常带领镇委、镇政府领导班子,积积参加他们的活动,和老人们欢聚在一起,打成一片,密切了干群关系。镇宣传委员任克友,利用业余时间,经常和他们在一起排练节目,在他们的活动中,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李土桥孝善村的文艺活动,之所以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这里面凝聚了老年协会范成义会长的心血和汗水,和全体村民志愿者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苦忙碌啊!
早上七八点钟,村民们都早早的来到协会场所,义工志愿者们,用尊敬、礼仪和温罄的笑容,在迎接着每一位
老年人的到来!
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村里的义工志愿者都会自发前来,有条不紊地给老人免费理发、按摩和义诊。
老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在敬老院里一样的待遇,老人们享受的是踏踏实实的亲情和幸福之感。村医杨复印带着团队来到了村里,
忙上忙下为老人疏通经脉,扶伤止痛,并无偿赠送价值上万元的药品。村民李献富,今年已经76岁高龄,腿有残疾,每一次的饺子宴,都会自备工具和茶具,为几十位老人免费理发,一站就是大半天。
李土桥村贫困户李奎峰,自从参加了扶贫扶智培训班后,受到了熏陶和感染,特别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孝善村的善举。今年他种的西瓜喜获丰收,便主动把近千斤西瓜,无偿送到协会为老人清凉解署。村民们有力的出力,有物的出物,有人的出人,默默无闻,甘愿奉献。因此,李士桥孝善村的慈善活动,才能越办越红火。一个村,一家人,一口锅,每月初一和十五,全村乃自周边的老人欢聚一堂,
话家常,叙亲情,吃大餐,其乐融融,幸福满满。
2016年12月,范成义会长被评为”颍东好人“。他从区里开完表彰会回来,就把区政府奖给他的1000元奖金,转手送给了村里最困难的老人,肖翠颖,吴俊彪,杨明国等。2017年3月,范会长主动担任了村里的保洁工,把拾到的废品进行变卖,其收入全部用于老年协会的活动开支。每逢节假日,范会长从不忘记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以实际行动,慰问照顾老人。
端午节,他带领协会成员,前往老庙镇敬老院,为老人奉献爱心,重阳节为本村老人送棉被,棉衣,春节为五保户空巢老人送米面猪肉油等。2018年冬季大雪封门,交通堵塞,大雪压到了好多房屋,范会长带领孝善队员们清扫道路五华里,并亲自为80岁的老人石爱河铲雪抽水,并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感动的老人热泪盈眶,一时不知说啥才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群人的坚持付出,唤醒了全村儿女的爱心。在范成义会长的亲自带动和指挥下,来自本村的80多名义工都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村里孝老敬老之风盛行,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村民团结,友爱互助,村风淳朴,村庄平安和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关爱老人,倡行孝道,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在李土桥孝善村得到了充分的栓释。
六
孝老敬亲美德受称赞 邻里和睦相处成美谈
范成义会长经常在活动现场对大伙说:“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是我们共产党员的本分。凝聚群众,温暖群众,服务于群众,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范成义会长以身作则,常常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怀着一颗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爱心和善意,每月初一和十五,在村子里举办饺子宴的同时,还办起了中老年学国学讲堂,学习内容,主要学习《弟子规》,让学员懂得仁者爱人,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人生道理,激励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树立他们的正气,做对社会有用的好人。然后就是上“快乐课”。主要是让大家学跳正能量的广场舞,唱唱红歌,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每天晚上,大家都欢聚在一堂,自娱自乐,真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李土桥村的乡亲们逢人便说:”俺们村里的党员干部是好样的,都是俺们的贴心人,为俺们办件件好事儿,大家都记在心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习总书记的谆谆教导。
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小康生活,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向往,也是我们每位共产党员的奋斗目标。作为一位老共产党员和古稀之人,范成义牢记使命,为村民殚精竭虑,四处奔走,默默工作,奉献余热,真正践行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初心。
当他看到李土桥村的贫困户经济收入薄弱,他翻来覆去在想,这些人为何收入低呢?就是因为不得已留在家里,要照顾公婆和幼儿,不能外出打工挣钱,如果本地有工厂让他们参与干活,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了。
于是,范成义会长,为此专门拜访30里铺专门做编织的老师耿莲,便与她签定加工花篮家庭手工作坊合同,让老师现场免费提供编织技术,很快就在村里安排20多个贫困户上岗。贫困户吴领张华珍夫妇,每月可挣到3000多元,2018年就顺利脱了贫。为了做好孝善敬老工作,每逄节日来临之际,老年协会 都要进行敬老孝老活动,弘扬社会正气,增强孝老爱老思想意识,和谐家庭美德。
2017年腊月27日,在爱心人士的捐助下,协会为全村12户老人,赠送床上四件套一个,大米20斤,麦面20斤。
2018年腊月28日,协会为本村十三个五保户老人,送床上四件套一个,饺子每人80个,蒸馍每人20个。五保户杨明礼非常感动地逢人便说:“共产党待俺比亲人还要亲啊“!
2018年重阳节时,协会不仅为孤寡老人刘俊卿,李显勋送去礼品水果等,还分别给全村十多户困难老人送去了棉被。2019年端午节来临时,协会组织义务歌舞队,亲临老庙敬老院和万福堡老年公寓,为80多位老人跳正能量舞蹈,唱歌曲《母亲》,《父亲》,《党啊我们永远热爱你》,赢得了老人的阵阵掌声和叫好声。协会又为22位老人捶背、揉肩、梳头、洗脚,并送上慰问品。他们的这一实际行动,感动了所有在场的老人。77岁的老人李献旗流出了激动的泪水说,“你们对俺比儿女还要亲,俺感谢你们,更要感谢共产党,是共产党才让俺们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
老年协会通过这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使李土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以前,村里是打骂成风,坏事连连,偷窃事件,时有发生,而今呈现出人人争文明,个个讲礼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村风村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化。
范成义老人平时省吃俭用,几年下来,向村里捐款捐物3万余元。2017年他被评为“颍东好人”。获得奖金1000元。2018年被评为”颍东道德模范”,”阜阳好人“。获得奖金5000元。老庙镇党委、政府,非常支持这个村的活动,在办公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抽出办公经费7000元,予以支持。范成义老人把这些钱,全部都拿出来奉献给了村里。
好媳妇张万珍,照顾坐在轮椅上的婆婆刘玉兰,所有的吃喝拉撒都是他一个人扛,从不烦恼,更不叫苦,把婆婆照顾得比好人还干净。村里人人见了,都称赞她是一个贤慧的好媳妇。尤其在学习《弟子规》后,她工作积极带头,默默无私奉献。66岁的好婆婆李兴珍,通过学习国学后,主动和22年不讲话的邻居李国章和好,帮助困难户马如秀,肖翠英干活做事,是他的常事,还主动捐给村里两千元钱。副会长王丽侠,忘我工作,不计报酬,经常早出晚归,把协会当成自己的家,无私捐献柴米油盐和物品两千余元。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李土桥孝善村正气浓浓,好事连连,捐款捐物的事例接二连三。小到柴米油盐,大到3000元至5000元,大家争做好事,争做善事,都是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村里的义工志愿者,在台上表演了自编自演的《婆婆也是妈》,《跪羊图》,《八月桂花开满地》,《妈妈的吻》,《十跪爹娘》,《母亲》《游子吟》等孝老爱老系列精彩文艺节目,台下的老人们看得如痴如醉,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通过自编自演的接地气的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大家感同身受,收获颇多,给村民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孝老爱亲,奉献社会的良好教育。孝道,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孝善村老年协会积极推祟,大力弘扬的主体。
尊老爱幼,构建和谐,互敬互爱,这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在李土桥孝善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更产生了积极而又广泛的深刻影响,在当地声名远播,传为美谈。
,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