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成秋
第一次知道阮成秋,是缘于《颍州晚报》的特别报道——“天堂里的妈妈”,故事感人至深,让人泪目。
后来知道阮成秋,是她获得了阜南县“三八”红旗手、“阜南好人”、“阜阳好人”等荣誉,她的辛勤付出,终得社会认可。
这么一位在墓园工作的女性,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故事?她为什么能够在墓园这个偏僻的角落工作这么多年?是什么力量让她在这个人人忌讳的地方坚持下来的?
带着这些疑问,我决定采访一下阮成秋。
阮成秋在阜阳福泽人文纪念园工作,这是一个占地300亩的墓园。当我到达的时候,瞬间就被这里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吸引了,这哪里是墓园呢?简直就是一处美丽的公园。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秋波荡漾、秋景怡人,四周是沃野良田,空气新鲜,背靠润河,一弯清水水从这里潺潺流过,可以说是一块风水宝地,是人生最后一站安息的天堂。
四十多岁的阮成秋,身着得体的职业装,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温柔善良,诚实大方,又很善谈。随着她的介绍,我深深被那种执著的精神所打动。没想到一个秀气端庄的女士会从事这种工作,整天与墓地打交道。她已经在这里工作4个年头了,刚开始只是为了一份清闲的工作,真正投入进去,便觉得有一种责任和担当,她把爱全部释放在与逝者家属交流沟通、服务帮助、安抚慰藉之中。她从不嫌麻烦,反而倒觉得开心快乐。因为她觉得,她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她是一个对别人给与帮助,别人离不开的人,她是一个守护星星的人。
为了一个花瓶,她深夜去墓园
一天下午六点多钟,她已下班回到家中,客户王先生打电话给她,说他父亲坟墓碑前放有一只花瓶,是父亲的学生祭扫时带去的,他爱人有忧郁失眠症,一想到花瓶,就老是睡不着觉,能不能替他把花瓶拿走。
阮成秋明知道王先生的爱人绝对不是因为花瓶而导致的失眠,但她没有多想,也没有犹豫,开着车就去了。
她家距离墓园几十里地,墓园四周很黑,呼呼的风、唧唧的虫鸣声使她毛骨悚然,显得十分阴沉可怕。别说是一个弱女子,就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也会胆怯。可是,为了慰藉逝者的家属,她没有选择退缩。
她完全可以第二天白天去园区把花瓶拿走,但是为了王先生的妻子当晚能睡着觉,她毅然选择了“马上就办”。她拍了视频发给王先生,王先生十分感动,她妻子也安然入睡了。阮成秋坚守的是做人的本分和为人的情操,她说: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用一颗善良真诚的心为逝者服务,为更多活着的人着想,提供帮助......
感姊妹情深,她帮妹为姐选墓地
兰梅和兰花是同袍姐妹。父母给她们起这个名字,就是要姐妹俩像梅花一样成长芬芳。可惜父母去世的早,是姐姐兰梅一手把妹妹拉扯大的。如今妹妹兰花长大了,可年仅40岁的姐姐却得了乳腺癌,不幸去世。兰花悲痛欲绝,从她到园区的眼神里,阮成秋就感到她生活的不易,一直在安慰她。从兰花的嘴里获知,家里因姐姐看病,背了一身的债,经济比较困难。她又想把姐姐的后事办好、办的体面些,脸上堆满了“愁容”。
阮成秋一眼就看出了妹妹的难处,便安慰她帮助她选了一座比较合适的墓地,并在她姐姐落葬那天,布置了一场庄重严肃的葬礼。
当妹妹看到姐姐的墓碑前种满了鲜花时,不禁嚎啕大哭,她没想到墓园里的人这样用心。妹妹在姐姐的墓前长跪不起,泪如泉涌。姐姐的幼儿艰难地抱着妈妈的骨灰盒,不知道逝去的妈妈何时回来。阮成秋一边陪泪,一边紧紧地搂着孩子,懂事的孩子在妈妈的墓碑前许下了要好好学习,快快长大,让妈妈放心的誓言。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情落泪。
葬礼后,人们纷纷散去,妹妹拉着阮成秋,千言万语汇成了两个字:谢谢!一语胜千言,阮成秋紧紧地与妹妹兰花拥抱,像亲姐妹一样,好久好久不愿松开,并告诉她:有我在这,你就放心吧,你姐姐在这花园式的陵园里会安息的,只要你好好地生活,她会含笑九泉的....
以温暖真情,融化生死之恋
看过《天仙配》的人,都知道七仙女和董永的爱情故事。
在阜阳福泽人文纪念园里曾落葬过一个年轻优秀的小伙子,名叫于鹏。小伙子开办了一家小型公司,谈了一个温柔漂亮的未婚妻,婚房也装修好了,准备年后举办婚礼。春节放假前,公司小聚,喝了几杯酒,回家时感到身体不舒服,送到医院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女朋友哭天喊地,感到十分的绝望。
这个现实对女孩打击很大,几次哭晕,阮成秋看在眼里,十分着急,不断地说着安慰的话,并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终于使她平静下来。
人这一辈子啥都可以放下,唯独“爱”放不下。阮成秋决定为爱付出自己的一切。为了让女孩安心和放心,主动加了女孩的微信和联系电话。有一天晚上,女孩突然给她打电话,说要来园区陪她的男朋友,这怎么行呢?别说是一个女同志(女孩子),就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也不行,黑夜沉沉,阴森森的,不能,绝对不能叫她去……阮成秋不是发微信,就是打电话,苦口婆心,左劝右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字字句句,温暖的真情终于打动了女孩的心,劝其回到家中,她才安宁。后来在多次的微信交流中,女孩认识了生命的重要性,活着的价值,再也没有打电话,做傻事。
春节送慰藉,冒雪看望高老太
2022年冬天,86岁的高老太送走了陪伴她一生的老伴。俗话说,老伴老伴,那一半走了,这一半是啥心情。老了最怕没有伴的孤独,只要能活着比啥都好。老天无眼,偏偏就把老头子送去了天堂。看到老太太那割心的一幕,欲哭无泪,欲罢不能的愁容面孔,阮成秋记上心来。她不仅是办公室主任,还兼任墓园安葬礼仪的负责人。她有一个记事本,密密麻麻的记满了入园者的名字,方位编号,基本情况,在她的手机里已添加了500多位死者亲属的微信,这样便于服务帮助。春节前夕,她翻开记事本,忽然想起刚刚失去老伴的高阿姨,儿女都在外地还没回来,肯定在家伤心流泪,中国有句古话:“每逢佳节倍思亲。”于是便不顾一切,冒着大雪,踏着严寒来到高阿姨家里,阿姨一开门感到很吃惊。“下这么大的雪,风大路滑你咋来了。”阮成秋掩饰着说:“我就是路过,顺便坐坐。”在昏暗的灯光下,分明能看出高阿姨的泪痕。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呆呆的看着老伴的遗像。她陪老人过节,在老人家足足坐了2个多小时,一直在听老人给她讲他们的故事。真挚的爱情故事很长很长,就像不断的流水,让人回味无穷。在回家的路上还在她耳边缠绕,她决计在这条奉献路上,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同时越走越远......。
惜花季凋谢,建立生命教育基地
2022年大年初二,家家都在团圆过节。浸沉在一片祥和欢乐的气氛中。阮成秋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一个男人低沉的声音说:“他们是从外地赶来的,现在正在高速上,想到陵园里看看。”她没有过多的问,既然要到陵园来,必有事情。她披衣开车,冒着凌厉的寒风,驱车几十里赶到陵园。才知道这三个人是逝者的叔叔。逝者是一个刚满十几岁的孩子,由于学习压力大,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割腕自杀了。听后,她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刚开花,还没有结果的花季少年就这样凋零了。后来,她见到孩子的父母,在落葬那天,她帮助孩子的父母把孩子顺利安葬。
还有一件更悲惨的事情对她触动很大,2024年高考刚结束,尤红捧着红彤彤的录取通知书,喜不自禁,放松后的情绪促使她想去外地旅游,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做梦也没想到会遭不遇,生命定格在18岁。痛失爱女,天地为之悲痛,父母哭的死去活来,在寸步不离阮成秋的安慰下,慢慢冷静下来,他们完全把阮成秋当成了亲人,为了给小姑娘有一个完美的葬礼,她精心准备了一周的时间,落葬那天,草坪上布满了风车,插满了蝴蝶,墓碑周围摆满了鲜花、女孩喜欢的玩具,父母用颤抖的手把录取通知书放进了墓穴。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惋惜落泪。
看到那一幕幕悲惨的场面,阮成秋倍感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压力更大了。本想在这里的工作很轻松,干起来才觉得累。于是她想到了生命科学,决定在园区建立一个“生命教育科学”科普基地。用视频和展板的形式宣传生命的价值,通过生命管理,实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从而提升生命质量和获得生命价值的道理。
阮成秋还利用园区这一特殊行业平台,开辟了小型“非遗展厅”、“历史阜南”“阜阳历史”、“老照片展”等。让更多来园区祭祖的人,了解阜阳的历史、发展变迁、改革取得的丰硕成果,激发更加热爱家乡的家国情怀。
引进天堂邮箱,帮生者与逝者对话
在墓园的东南角有一个和邮电局一模一样的邮箱,我很惊讶,现在还有谁到这种地方寄信件,一问才知道,这是阮成秋特意引进的“天堂邮箱”。目的是用这个通往天堂的邮箱让生者与逝者的亲人进行灵魂对话,以书信的形式交流,祭奠哀思。墓园里每个月都会以焚烧的形式把信件送往天堂。
漫步在墓园里,秋风带着花香,沁人心脾,鸟叫带着虫鸣,声声悦耳,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阳光,移步换景,处处景色宜人。
越过守望之丘,进入墓地,一座座墓碑就坐落在花丛中,错落有致,整齐划一,在青松翠柏的光影下,安静的崇立着。我随阮成秋看望了故事里的逝者,每到一处都有她为逝者精心布置的画面。她指着一块墓碑告诉我,这个老人和女儿的感情特别深,每到父亲的忌日,他女儿再忙再远必来祭扫。有一次,那天是他父亲的忌日,到了傍晚也没见她的身影,阮成秋猜测可能是有事来不到了,于是就带着鲜花来到她父亲的墓碑前替她看望老父亲,然后发了一个信息告诉她,今天是老父亲的忌日,想着她肯定是有事情耽搁了,已经替她来看过老父亲了,让她不要挂念,结果没一会,她回了电话,电话里她哭了,她说她知道今天是父亲的忌日,结果车辆在高速上出了一点状况,没能赶到,特别焦急,心里就非常难过,没想到阮成秋会记着她父亲的忌日,还替她来祭扫,她非常非常感动,一个劲地表示感谢.....离开墓地,耳边响起阵阵风铃声,那是阮成秋精心设计的。
发生在阮成秋身上的事,看起来是小事,但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尤其是长期坚持不懈。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阮成秋到墓园四个年头,时时刻刻为逝者服务,为活着的人着想,她用善良的美德、仁爱之心,高尚的人格力量谱写了一曲人间真情的壮丽诗篇。
这是一个冷门而不为人得见的职业。可在阮成秋眼里它就是一个有意义、有价值高尚的职业。因为它通过细腻的帮助和温柔的体贴使失去亲人的人得到心理上的慰藉,从而走出痛苦和阴霾的深渊。用阮成秋的话说:“在一个人最痛苦、最无助的时候,你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温暖的细节,都能给他以莫大的安慰。”阮成秋以道德之心、善良之举诠释了人间真情,不愧是道德模范,我不禁的震撼,更由衷地赞叹。我相信,她将会以自己的平凡与执着在寻梦的路上越走越踏实,越走越远……(薛明章/文)
注:文中除阮成秋外,其他人均为化名
越过守望之丘,进入墓地,一座座墓碑就坐落在花丛中,错落有致,整齐划一,在青松翠柏的光影下,安静的崇立着。我随阮成秋看望了故事里的逝者,每到一处都有她为逝者精心布置的画面。她指着一块墓碑告诉我,这个老人和女儿的感情特别深,每到父亲的忌日,他女儿再忙再远必来祭扫。有一次,那天是他父亲的忌日,到了傍晚也没见她的身影,阮成秋猜测可能是有事来不到了,于是就带着鲜花来到她父亲的墓碑前替她看望老父亲,然后发了一个信息告诉她,今天是老父亲的忌日,想着她肯定是有事情耽搁了,已经替她来看过老父亲了,让她不要挂念,结果没一会,她回了电话,电话里她哭了,她说她知道今天是父亲的忌日,结果车辆在高速上出了一点状况,没能赶到,特别焦急,心里就非常难过,没想到阮成秋会记着她父亲的忌日,还替她来祭扫,她非常非常感动,一个劲地表示感谢.....离开墓地,耳边响起阵阵风铃声,那是阮成秋精心设计的。
发生在阮成秋身上的事,看起来是小事,但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尤其是长期坚持不懈。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阮成秋到墓园四个年头,时时刻刻为逝者服务,为活着的人着想,她用善良的美德、仁爱之心,高尚的人格力量谱写了一曲人间真情的壮丽诗篇。
这是一个冷门而不为人得见的职业。可在阮成秋眼里它就是一个有意义、有价值高尚的职业。因为它通过细腻的帮助和温柔的体贴使失去亲人的人得到心理上的慰藉,从而走出痛苦和阴霾的深渊。用阮成秋的话说:“在一个人最痛苦、最无助的时候,你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温暖的细节,都能给他以莫大的安慰。”阮成秋以道德之心、善良之举诠释了人间真情,不愧是道德模范,我不禁的震撼,更由衷地赞叹。我相信,她将会以自己的平凡与执着在寻梦的路上越走越踏实,越走越远……
(文中除阮成秋外,其他人均为化名)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