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安,一位农民,一名中共党员。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袁寨镇北照村村民。20年来,他为淮海战役颍河阻击战中牺牲的28位无名烈士寻找亲人并帮烈士“安家”,义务做纪念碑陵园的守护人和讲解员。在颍东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他用个人的善举,修建了一座丰碑,感动了一座城市。
一句儿时的承诺
宋朝时期命名青丘县,元末,朱元璋及随从被人追杀,来到此地北照寺生活了十几年,带兵起义成功后当上了皇帝,北照寺院被封为皇家寺院北照寺,故将此地命名为照“”北照寺”。
北照寺位于袁寨寺镇以东,西靠武郢村,东靠同庄村,南到颍左大堤,与河北村搭界,北与正午镇接壤,该村由原蒋楼村、北照村、龙庄村三个村合并而来,是全镇最大的村。
1948年7月陈广安就出生这个蒋楼村里,从有记忆开始,他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父母或邻居们讲述关于魏沟口打杖的故事。1963年他上小学时,每逢清明节,老师都会带着全校的学生到魏沟口祭奠烈士,他们採来野花献上、鞠躬、敬礼!认真听老师讲述关于解放军的英雄事迹。“讲述起解放军阻击国民党12兵团在颍河魏沟口打仗的生动故事,那真正是令人心惊胆战,这些烈士都是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奋不顾身与敌人顽强战斗。我们今天过上了好日子,就是他们拿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永远铭记心中。”渐渐地英雄的光辉形象也深深地印在他们幼小的心目中。
岁月流淌,陈广安每次走到这片荒野草地时,看到烈士掩埋的河堤旁连一个小坟头都没有,心中情不自禁有一种伶惜之心、崇敬之情。从此,在他心里一颗革命的种子也逐渐成长。他心想,解放军英勇杀敌,为保卫国家壮烈牺牲,咱们就不能忘记他们。于是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为牺牲的烈士们建一座象样的纪念碑。
陈广安中学毕业,1969年,他就开始学摄影。1983年开始创业,在袁寨集开设了史上第一家照相馆。1991年又增添了第一台摄像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于诚信经营,他的照相馆也发展成为一家企业“新华彩扩图片社”,逐渐成为皖北摄影行业界的姣姣者。2025年,“新华彩扩图片社”已成规模,在阜阳独树一枝,带动连锁企业500余家,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成一座丰碑
为烈士“立碑”谈何容易?建在什么地方?怎么建?资金从哪里来?一系列的问题都摆在陈广安的面前。
也许是从小受到英雄解放军事迹的影响,养成了他面对什么困难都压不垮的精神。于是他说干就干,2005年向颍东区委递交了关于筹建“颍河阻击战烈士纪念碑”的报告,不久就得到了区委的高度重视。同年3月12日,区委召开了六大班子有关负责人会议,专题研究如何建“纪念碑”决定,要求在清明节之前建成,工期只有短短的22天时间,由陈广安自筹资金。尽管如此,陈广安仍是感激不尽,毕竟他看到了“纪念碑”的希望。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找来施工队工人并付给双倍工资。买砖瓦、拉水泥、购木料,并动员家人用板车运到施工现场,加班加点挑灯夜战。在纪念碑的周围还种下了代表28位烈士的28棵青松翠柏,以及香樟树、雪松等花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区委下达的指定时间内“纪念碑”按时落成。2008年4月4日,清明节区委区政府等有关单位领导亲自揭幕,那一刻,陈广安心中无比的喜悦和激动!
建成后的“英雄纪念碑”坐落在颍河大堤的魏沟口河岸边,绿树环绕,园内苍松翠柏,刻有“颍河阻击战英雄永垂不朽”纪念碑屹立中央。园区里长眠着淮海战役期间为解放华东地区而英勇捐躯的28位革命烈士,他们注视着颍河沟畔的一草一木,也向世人昭示着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也见证着那时烽火燃烧的战争岁月。
感动一座城市
2005年3月,陈广安投入到收集烈士的资料中,四处奔波,寻访当地知情人及见证人,查阅有关史料和书籍。自费辗转于烈士生前家乡及战友家乡之间,三次到淮海战役主战场。追踪到蚌埠、合肥、武汉、成都和重庆等地机关单位,寻找参战幸存者。一年多来,他走访4省10余地市知情人和见证人300余人,行程10000多公里,拍摄录像400多分钟,照片2000余张,撰写文稿20000余字,共找到28位烈士的真实资料。为了方便群众了解更详实的资料,陈广安在自家自建楼上设立了“淮海战役颍河阻击战史料馆”。陈广安向观众详细介绍了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一幅幅动人的历史画面,一本本发黄而珍贵的历史资料展现在观众面前。
在采访陈广安的现场,在场的观众深情地讲述,“阜阳好人多,但像陈广安这样的好人还不多,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为他不认识的烈士找亲人,为英雄“安家”实属不易。不仅让烈士们英灵得到了慰籍,而且让更多的人们都能铭记这段红色历史”。
现在,烈士园区当年种下的小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纪念碑几经修缮,构造考究,整洁规范。林木葱葱,松柏长青,纪念碑巍然矗立,成为远近闻名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阜阳市人民政府命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逢“清明节”、“七一建党节”、“烈士纪念日”,都会有大量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家庭、个人前来瞻仰、悼念,深切缅怀我们的革命先烈。为此,陈广安都会打开音响、手握话筒、胸戴党徽站在纪念碑前,给大家反复宣讲颍河阻击战的红色故事。有时一天接待人员太多,几个小时站下来,累得他腰酸腿痛,口干舌燥,但他依然坚持。
为一句儿时的承诺,陈广安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忠诚守护烈士20载,他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不言而喻。为此,他也先后被评为“阜阳好人”“安徽好人”“中国好人”。在他的心中,“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刘国美 摄影/报道)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