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期望过高 当心事与愿违

日期:2020-05-25 12:34:32 编辑:hd888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家长期望过高 当心事与愿违
安徽
  张坤  王杰俊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家长共同的心态。如最近网络上一张“小孩作息时间表”的图引发了网友热议,按照这张作息时间表,一个9岁的孩子每天从5点起床,一直要各种学习到23点才能睡觉。在这份孩子的作息时间表中,除了周一到周五学校正常的课程之外,还有古文、钢琴、围棋、毛笔书法、奥数、跆拳道、游泳、英语、拉丁舞这九种课外学习。
我们来看这个孩子,每天学习18小时、晚上只睡6小时,如此一个针对9岁孩子指定的时间表,让不少网友感到惊讶。此事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到底孩子能承受得了吗?我觉得,这好比磨刀,这样的家长,是想把刀磨得锋利再锋利,薄得如同蝉翼了,还要磨。但是,您要知道,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刀崩掉啊,这是明智的做法吗?
         其实上面的例子并非个例,向孩子提高过高要求的家长还是很多的。家长过高要求体现在这几个方面:要求年龄小的孩子超前学习。比如幼儿园就报班把小学内容学了,防止小学落后,甚至希望借此获得领先优势。成功过程要求过高,步子迈的太大。比如要求孩子小学三四年级必须考完钢琴十级;五六岁必须学会游泳;平时孩子不看书,忽然要求每晚看1个小时书,并且每天坚持等等。
          这种过高的要求让孩子失去了什么?这让孩子失去了快乐的童年,让孩子失去了亲近自然、让孩子失去了培养兴趣的机会、让孩子失去了儿童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团结协作等等。如果期望过高,过程过于急切,就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信心。现在孩子的受挫折能力普遍比较差,非常害怕失败。这和家长平时对孩子过高的要求是有着密切的关系。家长对孩子有过高的要求,就会给他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孩子一旦没有达到,家长开始批评他努力不够,做事不专心等等。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很难获得成就感,越没成就感,就越没信心,然后就越是很难学好,甚至产生自卑感。学习是一个方面,这种状况也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发展。孩子很难真正的快乐起来。
          对孩子过高的要求真的都能达到家长的目标吗?也未必!著名教育家卡特·威尔曾举过一个例子,卡尔·冯·路德维希是天赋非常好的孩子,父母发现了这一点,望子成龙心切,就给卡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每天花大量时间学习,并且牺牲与学习无关的游戏,玩耍之类。8岁就开始学大学数学课程,9岁学微积分,写剧本,不断的跳级,11岁大学毕业。主修数学,大学教授预言他将成为一名世界级数学家。然后,卡尔进入数学院学习一年后,就对数学失去了兴趣,转入法学院,很快又对法律失去了兴趣。最后只好从事了办事员的工作,因为这种工作既不用思考,也不用承担责任。
          其实这事不仅国外有,也发生在中国孩子身上。上次看过一个报道,武汉的一个妈妈,为了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5岁之前陆续报了17个培训班,把小学二年级之前的课程都学完了。孩子每天花很多的时间在学习上。到了一年级,果然不负妈妈的期望,凭借着超前学习的基础,在学校名列前茅。但是令人大跌眼镜的事,到了二年级之后,却开始慢慢别其他学生超越,越来越落后,甚至沦为差生。
         更有甚者,如果给孩子过高的要求,还会给孩子带来精神上、身体上的摧残。如一位单亲母亲,带着上中学年纪的女儿。这位母亲说,自己对孩子要求的特别严,一直要求她在班级里,考试不许出前三名,孩子也真争气,一直保持在前三名,这让在婚姻上失败的母亲,感觉到特别的自豪。结果,有一天,孩子突然不想学习了,谁也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接着孩子开始出现抑郁的症状,只能在家里呆着,严重了甚至砸东西,说话很古怪。最后休学,去医院看病,把医生都给搞得头大,到底这是抑郁还是精神分裂,北京的医生最后都完全不知道怎么治疗这个病了。
         家长对孩子期望是对孩子的希望,也是对孩子的鞭策,家长对孩子既要有高的期望,也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之所以时常出现家长与孩子冲突,家长对孩子酌行为不满,轻者斥责,重者体罚,使孩子终日惶恐不安,除了缺少对孩子的爱心,恐怕也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有关系。譬如要求小孩去做能力无法达到的事情,并且说:“都6岁了,这么简单都不会,不害羞吗?”等等,甚至有时候小孩虽然做得相当好,但从母亲眼光看来,却未能达到十全十美,于是忍不住地加以斥责。像这种完美主义者,不但自己做事要求完美,对孩子亦如此要求;但是小孩所作所为却经常无法满足自己的要求标准,因此,家长便常强迫地要求许多无理的事情。所以,做事有板有眼的母亲,她的小孩反而常会有“强烈恐惧失败”、“兴致低落”的倾向。
          孩子考上大学是一条出路,但这并是唯一的出路。对比国外,德国的教育制度中,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分流了,学生一到10岁就必须决定自己将来的就职方向。柏林设有中学毕业的就职班、高中毕业的学校、报考大学的学校,三种学校可以任意选择一种。在许多国家,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学校并不鼓励为得高分而拼命学习,他们认为过重的负担会抑制孩子活跃的思维,禁锢他们的创造情绪。在外界没有压力时,他们脑子中的丰富多彩的想象就会变成掌握知识的催化剂。
           当前我们的很多家长都是期望孩子不仅要考上大学,还要考上名牌大学。热心学问当然是好的,但是对选择其他道路的孩子也不能另眼看待。作为家长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允许孩子依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上职业学校等。当孩子可以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够发挥,想像力就容易得到激发,潜能就能够得到释放。所以当孩子表现出某方面的兴趣、爱好、才能时,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在培养兴趣中孕育孩子的个性特长。因此,有家长的爱作为前提,又适度确立对孩子的期望值,在家庭教育中充分鼓励孩子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潜能,定会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成功性,引导孩子走向成才的道路。
 
编辑:傅友君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