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太听话”的孩子成为折翼的天使

日期:2019-06-25 15:38:48 编辑:hd888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莫让“太听话”的孩子成为折翼的天使

安徽 张坤  应天侠


       这学期我们学校的一个数学老师调到其他学校了,他的课由我来接。开学后,我想了解一下孩子们学习的情况,所以,组织了一次摸底测试,这是第一次测试,我格外认真。
       试题基本上不太难,我以我的经验断定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题目是没问题的。孩子们静静地做着试题,临近考试结束还有20分钟时,我照例提醒大家剩余时间。只听到有不少孩子发出紧张的声音:“啊!”循着声音,我走近了一个小女孩身旁,看到她还有近半没有做,再仔细一看,小女孩试卷做的工工整整,竖式计算用尺子整整齐齐画出了横线,刚做好的一道解决问题,每一步有序号,而且用尺子画出下划线。她为什么做的慢?我们一看就知道了。我立即提醒她不要划下划线了,抓紧时间把剩余的做完。随后,我转身去查看其余孩子的试题情况,这一看,不要紧,有不少孩子都像这个小女孩一样,试卷工工整整,但是试题还有不少没有做完。很快下课了,为了了解一下真实情况,我没有给孩子们多余的时间,而是按时收起了试卷。
        课下我在指阅试卷时很出乎我的意料,我发现有不少孩子没有做完。其中的那个小女孩也还有两道题没有做完,在解决问题的习题中,依然看到小女孩整整齐齐的画着下划线。我及时找到了这位小女孩问:“你时间都不够了,为什么还要画下划线?”小女孩笑了笑,没有说话。我知道,估计孩子习惯了。这个“习惯”让我反省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这样呢?我没有把责任推给以前教师的意思。但是,可以肯定,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的作业更加工整、规范,要求大家都用尺子画出竖式计算的横线,这种做法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以此束缚了孩子们的手脚的话,那肯定是不好的。
       孩子成长的过程离不开规范。规范是要求,规范是准绳,规范是标尺。但是太多规范一定会束缚孩子的手脚,限制孩子的思维,一些没有必要的规范那更是要不得,孩子的创新能力可能就在小小的规范里被扼杀了。有时,我们会发现,班级里听话的孩子,很讨得我们欢心。可是,为了博得老师的欢心,孩子扼杀了自由的天性,听话的孩子,很多时候,到了高年级,数学学习能力会下降,为什么?因为她没有了主动性,在等待教师的指令,不敢逾越思维的“雷区”。
        闲来无事的时候,我也喜欢读一些其他课程的教学法。比如对作文的教学就强调不要给孩子太多的规范。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同一个水平、同一个思想、同一种经历、同一等智力,因此指导时要因材施教,特别是要遵循少要求、多鼓励的原则。魏书生先生认为:“中小学生作文规范不宜讲得太多,讲多了束缚学生手脚,反倒不会写文章了。”他在教学中尽量打消学生作文的顾虑,低起点,少要求,多鼓励,让学生放开胆子。他曾给学生出了一个作文题《童年趣事》,要求只有一条:格式正确。让学生怎么高兴怎么写,怎么有趣怎么写,格式正确就给100分,结果怎么样呢?平日里写作水平高的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水平低的也被提起了兴趣。我想这一点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放开手脚,让学生去尽情表达,而不要让学生的写作思维僵死在条条框框中。
        作文教学如此,其他学科亦是如此,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知乎上有这样一条追问:“懂事的孩子快乐吗?”差不多有8000条回答,绝大部分的回答都是——不快乐。很多时候,越是乖的孩子,长大后越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这些孩子习惯于满足他人的意愿,习惯于在获得他人首肯后才会行为,却唯独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对于孩子来说,过于懂事其实是一件不那么美好的事,它可能会束缚住孩子的手脚,让孩子负重前行。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学会接纳自己,听从内心的需求,勇敢地把自己的需求表达出来。尺子是用来测量的,但是如果束缚了孩子的思维,那么,这把尺子我宁肯把它扔掉。尺子,有时候是一把双刃剑。

(编辑:傅友君)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