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与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及服务建议—对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养老服务的调查

日期:2022-09-24 20:28:30 编辑:hd888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摘要:为适应社会老龄化服务的需要,社会养老问题已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有智慧养老、旅游养老、抱团养老,互助养老、然而最多的养老模式,还是居家与社区养老。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本文对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居家社区养老进行了调查,通过认真总结分析,形成此文,供参考。
关键词:养老  问题  建议
一、家庭与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现有119个村(居)。其中三个办事处,河东街道办事处下设9个社区,新华街道办事处下设8个社区,向阳街道办事处下设11个社区,其余的是村民委员会,全区常住人口为538187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93225人,占17.3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 76372人,占14.19%。全区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54092人,占47.2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84095人,占52.79%。按照全国老龄化的标准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7%就算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由此可见,颍东区人口老龄化的的程度在加剧,刻不容反,不容乐观和忽视。
由于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多数家庭、多数老人选择的还是居家或者是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对身体尚好,且没有疾病的、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来说,基本上还能过的去,生活上不需要别人照顾,活得也还自在潇洒,感到幸福美满,对生活不能自理,走动不便,有残疾、有病在身的老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生活起来十分困难。有的只好进辖区的养老院、养老中心,老年公寓,有的去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托管中心,早出晚归,有吃有喝,由于社区的资金、设施,组织力量有限,服务短板明显,很难适应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有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应付检查,上报统计只是一个数子而已。社区为老服务领导小组名单贴在墙上,“一帮一”结对子,志愿者服务队也不过是纸上谈兵,在调查中发现上门服务的志愿者仅站5%,遇到重大节日去了,平时很少有人过问。调查中,许多老年人及其子女对社区养老工作寄予厚望。不少老年人表示,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很难挤出时间来陪父母,单纯指望他们陪伴自己安度晚年恐怕不太现实,一些年轻人则说,现在不少家庭是一对年轻夫妇在赡养4个老人,养育1个小孩,靠夫妻俩根本无法承担照顾4个老人的任务。他们也特别希望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能广泛推广。
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困境
居家社区养老是老人的首选,是养老服务的基础,但也是最薄弱,最难突破的瓶颈。虽然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从颍东区养老服务的调查来看,主要有如下问题: 
1、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现象严重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由大家庭变成家庭,子女与父母分开居住,从而形成许多“空巢”家庭或独居家庭,给照顾老年人带来不便。有三代四代家庭的爷爷奶奶,由于代际关系,养老出现的问题居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条件不断改善,老年人的寿命延长,高龄老人越来越多,从而出现低、中龄老人照顾高龄父母现象,老人照顾老人困难很多。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逐步进入老年,出现一对夫妇要照顾四位老人现象,而且这种情况将逐年增多,要照料好四位老人,无论是精力还是经济能力已不大可能。随着生产和生活的节奏的加快,岗位竞争加剧,生活压力大,青年人在照顾老年人方面,已显得力不从心。由于上述的几种原因,显而易见,家庭养老功能有“弱化”趋势。
2、社区养老功能“短化”。个别社区凭着一时的热情,办起了托老中心、日间照料等养老服务项目,有的甚至办起了老年人食堂,看起来确实是一件惠及老人的好事。但由于资金不足,资金来源短缺,只能办办停停,有的只好停办,这不仅挫伤了老年人入住的积极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产生了对养老服务的不满。加之医养资源不足,结合不到位。在社区养老机构居住的老人,有病只能与乡镇医院联系,病重的老人由社区与市(区)医院联系,这样不仅耽误病情,也浪费时间,增加医疗成本和老人经济负担。在家居住的老人生病,求医就诊十分困难。尤其是那些腿脚不便,残疾、年龄较大的老人,更谈不上医生上门服务;
3、社会养老功能“退化”。目前最主要的养老途径靠的还是社会机构养老。农村乡镇有养老院,社区有老年公寓、敬老院、养老服务中心,托管中心等,多半是公建民营、合资共建,租赁自建。公建民营的由于缺乏管理约束机制,办孬办好都是个人行为,合办、自办的老年公寓,由于条件设施、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入住率低,收费高了,没人进,收费低了不够本。就连农村的养老院也办不下去了,只好托管。袁寨、口孜、杨楼三镇的养老院就被口孜矿养老机构托管。养老机构的短化现象,无形中给养老服务设置了隔离屏障。
4、供需矛盾突出,服务短板明显。
随着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老年人的需求量也与时俱进,与日俱增。特别是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多种多样,作为政府、作为养老服务机构该提供的服务项目不到位,比如,老年人的文化娱乐需求,组织者少,多半都是自发的。好的社区有老年人的活动场所,锻炼的设施也比较齐全,有读书屋,阅览室、健身房,书画室、歌舞厅。向阳办事处东平社区、就做到了,为老年人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日间照料开办的如火如荼。插花镇毛桥社区,不仅有文化娱乐广场,定期开展老年人读书活动,文艺演唱、体育健身活动,还积极开展孝老爱亲评选活动,帮扶老人等一系列活动,大大提升了养老的生活质量。插花镇杨桥居委会根据农村养老的需求,开办了大食堂,省财政厅驻点帮扶的同志想方设法为留守老人、空巢困难老人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为老人们的家庭子女解决了后顾之忧。但不少社区缺乏居家养老设施,老人活动空间狭小。
5、养老的意识“淡化”
不少老年人信封“人的命,天管定,人活多大都是有定数的”,因而产生了宿命论。尤其是农村的留守空巢老人,不把生命当回事,小病在抗,大病也不愿意上医院。尽管医疗报销,多少还是要花些门槛费,心疼钱,拿生命做儿戏,当然,这是出在极个别人,极个别家庭身上,这给养老注入了不健康的思想意识。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6、为老服务“虚化。”社区服务“简化”
走访调查中发现,有个别养老机构把养老问题挂在嘴上,写在纸上,汇报夸夸其谈,一套一套的,有骨有肉,事例丰富,真正沉入群众,一调查,好多都是虚构的。扩大服务项目,有一说十,真真假假,真假难分。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健康状况一日不如一日,要求的服务功能多元化,服务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不少农村老人由于子女外出打工,有的把老人放入社区托管,有的家庭互管,年轻的老人照顾年龄大的老人,社区造册摸底,只是逢年过节给予精神慰藉,平时登门服务的很少,有时打个电话问问就不错了。难怪有人说,真正有问题还是靠自己。这种为老服务的虚化现象,阻碍了为老服务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
1、强化教育,提高为老服务意识。
目前,全国有2.64亿老年人,1.76亿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是个大问题,涉及千家万户,解决不好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不断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区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全面推进社区养老社会化服务。一要抓好教育,提高养老认识,增强村(居)养老服务的主动性,进一步提升服务的整体功能。家庭、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生活空间因此,老年人对社区的依附性逐渐增加,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迫在眉睫。在强化养老教育方面,要采取多途径、多渠道的教育方法,把加强老龄化教育与国情、弘扬孝道文化教育结合起来,二要积极开展各种养老活动宣传,从媒体、网络、广播电视多途径、全方位地进行宣传,开辟宣传咨询点,引起各方面对养老的重视。老庙镇李土桥村的做法值得借鉴。2005年该村成立了老年协会,把孝善作为协会的主抓手。把全村老年人组织起来一、三、五学习,二、四、六文体活动,初一、十五饺子宴,老人在一块谈心说唱,老年生活过的十分开心舒畅。对不能参与活动的老人,由义工包户到人,较好地满足了老人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养老服务观念,一个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蔚然成风。
2、加大为老服务投入,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
家庭、社区是养老的基础,要紧紧抓住社区这个基层基础,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各项功能,切实满足老人多方面的服务需求,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然而增强村(居)养老服务的基础靠的是资金投入。养老事业属于公共事业,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是政府的责任,离不开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支持科学编制规划,根据社区老年人密度分布比例,在新建居民小区和进行旧城改造时,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作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与项目一起规划,一并实施,一同检查验收。编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空间布置规划要科学合理解决建设用地问题;民政部门可与相关部门按照养老服务“十五规划”制定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的建设标准、工作流程和服务操作规范等指导意见,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进行管理,资金投入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吸取社会闲散资金,共同共建、入股合建养老服务项目,实现公办民营,民营合资,个人独资的建设格局。大力引进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拓宽服务思路,把养老蛋糕做大、做好、做强,让广大村(居)老人老有所养、所依、所乐、生活美满幸福。
3、积极搭建为老服务的平台,提升养老服务保障能力。
社区养老服务可以为有不同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特色养老服务,最大化满足老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多样化服务。现在为老服务的平台很多。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老人在家只要按一下床头电钮,服务人员立刻到位,要啥服务,有啥服务。网络平台服务,利用互联网,老人可以与外界沟通,购物、求医都方便,志愿者上门服务平台,建立“家院互融”养老服务模式平台等,但这些平台真正服务到位的并不多。在交谈中李老太告诉我们,她与一名自愿服务中签订了服务保证书,一年只来过两次,他们为的是交差,上报虚有的服务数子。因此,各村(居)在搭建为老服务平台,拓宽服务渠道、服务内容的同时,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措施,落实制度,责任到人,真正建设一支适应本社区、村(居)老年需求的专业服务队伍,使居家老人能够享受多样化、专业化服务,养老机构内的老人享受到更多家庭般的照顾。
4、服务,拓展内涵,着力构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街道社区二级基础养老服务体系,增强社区养老服务的广泛性。一是在服务对象上全面掌握。主要建立三个服务档案。对全区60周岁以上老人的家庭情况、健康情况、服务需求进行登记;对社区“4050”人员、社区服务员、社区养老服务义工进行登记;对社区内重点服务对象实行包保服务,服务对象与服务人员之间签订服务协议,对服务情况进行跟踪记录。二是在服务内容上全面拓展。结合社区实际,开展文化娱乐、老年教育、会友聊天、法律咨询养老讲堂、心理咨询及疏导等各具特色的精神慰藉服务。根据老人需求,借助社会力量,开展家政服务、代买代办、配餐、家电维修、管道疏通、送医送药等日常生活服务。三是在服务模式上推陈出新。对家庭经济困难老人、特殊贡献老人,推行政府补贴的形式提供家政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搭建智能化呼叫平台,提供紧急救援求助服务;对有特别需求的老人,选派专业服务人员上门提供日间照料、家政、精神方面的养老服务;对短期无人照料老人,依托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开展日间照料或短期托管服务。要携手爱心姐妹,慈善公益等志愿者服务团队,以文艺演出、老年运动操等形式丰富养老精神文化载体,推动志愿者服务常态化,确保老人各方面的服务需求。
5、强化为老服务领导机制,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为老服务的力度大与小,关键在社区、村(居)领导。领导中的关键在一把手。一把手重视,把养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开会强调,与社区中心工作一同布置、一同检查,一同落实,养老服务工作就会上一个台阶。因此,一要建立和完善社区养老的长效机制,成立社区养老社会化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探索社区养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制定配套的政策、制度和规定,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构建完善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落实财政、发改、卫生、国土、民政、体育、文化等部门以及社区所在镇和办事处的责任,实现统一协作,全面推进,督促养老工作落实。二是落实责任机制。在制度建设方面,要明确各级和各种服务组织的责任,建立健全社区为老服务的各种制度,如对高龄独居老人探望制度、志愿者服务制度、服务监督制度、服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服务人员奖惩制度等。在标准化管理方面要制定生活服务标准、养老护理标准、卫生医疗服务标准、环境、活动设施软硬件标准,服务效果评价标准等。在规范化管理方面,制定各种服务的项目和内容服务价格,服务人员资格认证,坚持持证上岗,并实行签约制,服务人员信守服务公约。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养老环境和“敬老、爱老、助老”的养老氛围
6、乡村社区老年协会要充分发挥养老职能作用。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老年协会早在2013年就成立了,为老年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区老年协会多次被省市老年协会评为为老服务先进单位。为老服务已作为基层老年协会规划化建设达标的一想重要内容,因此,要进一步抓好为老服务项目建设,拓宽思路,开辟平台,发挥余热,再做贡献。(薛明章/文)

      编辑:傅友君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