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刘邓大军渡淮处

日期:2022-04-08 11:18:16 编辑:hd888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本网阜南讯(刘新民)2022年3月30日下午,安徽省阜南县文化旅游体育局朱静、洪建、周密、刘旭和阜南历史文化研究会范立功、刘新民等人,来到郜台乡刘店村,实地考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纵渡淮处,进一步挖掘红色历史文化。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东路军由陈锡联率领的第三纵队渡过沙河后,遂于8月21日改九旅为先遣队,抢占三河尖渡口。部队按照指示经阜阳向东南急进,沿天棚集、小运河集、焦陂集,于8月22日下午抵达黄岗寺。第三纵队原拟定从黄岗寺分兵两路,在南照集和三河尖两渡口抢渡淮河,然后进军皖西。后来获悉敌四十六师已抢先占领了南照集渡口,并建立坚固防守,同时又获悉敌五十八师已从阜阳尾追而来,即将与后卫部队接触。情况危急,纵队党委临机决定三纵主力立即从三河尖渡口抢渡,同时分兵抢占朱皋集渡口,以实现两个渡口同时快速渡淮的目的。刘邓大军第九旅二十五团占领原国民党刘店乡公所,在沿岸收集10余只木船,乘船过河后进击“三河尖”,打退国民党保安队,掩护部队经“三河尖”挺进大别山。
      
          1949年1月20日,淮海战役结束后,刘邓大军第三兵团由陈锡联率领进入阜阳休整,于3月从阜阳向南进发,第二次经老淮河前刘店子渡口南下参加渡江战役。战士们用木船、门板等搭建浮桥,群众拆下自家门板给部队使用,部队通过后,把门板还给群众,留下一段军民团结共建行军路的历史佳话。
郜台乡前刘店村刘立老人为大家介绍刘邓大军两次渡淮河的情况时补充说,刘邓大军来到这里以后,从不扰民,真正做到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群众都很感动,一致赞扬。刘立老人在刘邓大军两次渡淮河的时候,就住在淮河北岸,通往渡口的南北路东侧距离淮河百米的地方。
 
            这一次到前刘店村走访,可惜刘营老人业已作古。关于他所知道的一些情况,2019年来访问他的时候,有了一定的了解,郜台乡副书记刘晓妮和刘店村支书刘维成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关于刘邓大军渡淮河的资料,并为我们口述了他们知道的内容。
 
          之后,刘晓妮在和郜台乡乡长刘怀昌走访刘营老人以后写的文章中,又做了一些补充。郜台乡刘店村位于郜台乡中部,所辖范围内河流有淮河故道下游段,蒙马河上游段。1947年,在前店子庄台东头有一处淮河渡口,刘邓大军南下挺进大别山渡淮河的时候,部队就从这里渡淮南下。刘营老人那年已经十八岁。老人回忆说,那段日子苦里很啊!正值连阴天,战士们经常是淋着雨搭浮桥,衣服都淋湿完。
 
1949年淮海战役后,当年的三纵已改为三兵团。为保障交通通道,有位张军长借住在前店子(五队)群众刘香家中,张军长是刘邓大军渡淮河的总指挥。部队伙食由专门的厨师负责,不在农户家里吃饭。部队派一个秘书和颍上县来的李秘书负责为部队提供粮饷,并负责和地方协调各类后勤事务。
         1949年3月,第三兵团南下参加年渡江战役,再次从刘店子渡淮河。当时渡河搭桥采用的船只是从三河尖调过来的,檩条、门板等都是从当地农户家中借用,要求门板结实耐用。浮桥都是部队搭建的,老百姓不参与搭桥,浮桥搭成后,人、马、军需开始从桥上通过。等部队全部渡过淮河以后,地方党组织和兵站将门板返还给当地百姓。张军长他们最后离开刘店村。刘营的伙伴刘珍随部队渡淮河南下,以后又参加抗美援朝,转业后定居江苏常州市,如今刘香已经去世。
1951年治淮期间,淮河改道,截弯取直,留下一段十公里长的淮河故道,而当年三纵渡淮点的南北两岸都划归郜台乡管辖。当年渡口边有一棵见证过刘邓大军渡淮河的高大燕子树,随着岁月变迁,树已无存。
     
             悠悠古淮河,殷殷军民情。阜南县郜台乡刘店村前店子的淮河古渡被定格在历史长河中。淮河蒙洼这片热土,见证着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光辉历史,也见证着陈锡联所率三纵与刘店人民的缘分,更见证着这里的人民群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所做出的贡献。


             编辑:傅友君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