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振兴 帮扶共同致富 ——阜阳市审计局驻太和县阮桥镇汪腰村乡村振兴侧记

日期:2022-03-05 20:51:27 浏览:

       残冬已去,春天来临。踏着虎年新春的脚步,我们来到距离阜城百里之外的太和县阮桥镇汪腰村采访阜阳市审计局帮扶乡村振兴的先进典型。


帮扶小组和汪腰村委会人员

       汪腰村民委员会三层办公楼房透着现代化办公的气息,对面亭台水檞,花草清香;沟塘静谧,藏着诗意。我们不禁为这里的美好环境所叹服。一打听,才知这个村是2016年被评为省级美好中心村。
      汪腰村位于阮桥镇西北,辖18个自然村,耕地7900亩,面积5.6平方公里,共有村民2108户,6417人。2014年共有贫困人口487户,1217人, 2020年基本脱贫,村集体经济达到11万元。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特色产业有西瓜、蔓荆子、薄荷等中药材种植基地以及养羊、养牛业等。


养羊专业户王金明在喂羊

 

帮扶村书记王亮在走访群众时帮助专业户喂羊

       阜阳市审计局帮扶乡村振兴小组,自2020年6月进驻汪腰村以来,在阮桥镇党委政府领导下,积极履行职责,全身心投入到驻村帮扶工作中,与村委融为一体,多措并举,共同为村谋发展,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出发点和着力点,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把群众的小事做细,大事做实,真心真意为群众排忧解难,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给帮扶村带来了崭新气象和勃勃生机。



帮扶书记王亮在听取村委会委员帮扶意见

        走访调研,宣传乡村振兴。阜阳市审计局驻村第一书记王亮等三位同志认真到村各庄走访调研,与村两委探索乡村振兴方案,谋发展,授技术。他们宣传各项乡村振兴政策,了解脱贫户家庭情况,协调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积极开展走访脱贫户和一般农户800多家。东王自然村王金明脱掉贫困帽走上致富道。他开始只养5只羊,现在盖起羊圈,养羊百余只,自己发家的同时还带动周围十多户走出贫困队列的农户致富。李集自然村李俊,从一头母猪养起,发展到育肥猪87头,成了当地富裕户。


走访调研  宣传乡村振兴

         同时,阜阳市审计局出资25万元帮助汪腰村建光伏发电站一处,用于支援乡村振兴。


帮扶人员介绍光伏发电


帮扶人员介绍为民修的路

        修路为民,拓宽致富门路。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提升村居环境。阜阳市审计局积极出资2万元,帮助筹措资金18万元。驻村工作组主动与邻镇坟台镇有关单位协调,新建道路260米和路灯安装。该道路修建后,五个自然村1000多名群众的出行集镇缩短了近4公里,这不仅解决了村民长期以来的出行难题,也为汪腰村乡村振兴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群众皆大欢喜,送锦旗,挂牌匾,拍手称道。


  教育资助,爱心圆梦大学

         教育资助,爱心圆梦大学。为巩固拓展教育扶贫成果,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解决汪腰村贫困大学生入学难的问题,市审计局联系社会爱心企业开展了爱心圆梦捐赠贫困大学生活动,分别为3名家境特别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捐赠了9000元的助学金。他们并勉励贫困大学生要将这份关爱转化为自强不息、立志成才的动力,努力成为品行优良、学业精深的有用之才,以实际行动汇报社会、建设家乡、报效祖国。


积极探索搭建“双体共促”的帮扶建设机制

      满目乡村幸福花,尽是驻村干部浇。阜阳市审计局驻村工作组王亮一行三人帮扶工作组,积极探索搭建“双体共促”的帮扶建设机制。一方面联合优势资源组建乡村振兴共同体,实现美好向善、共建共赢;另一方面建设实现乡村“三个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综合体,即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农村农民融合以及城乡融合。帮扶小组在太和阮桥助力乡村振兴的佳话在太和县大地广泛传开,正影响着一大批驻村帮扶振兴的乡村干部,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  记者 张万峰 傅友君 文/图)

 

编辑:刘翠莲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A+
发布日期:2023-08-08 15:03:29  所属分类: 社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