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高境
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评论家协会会员,阜阳市文联委员,阜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阜阳市评论家协会秘书长,管子文化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先后在各类报刊发表作品数百篇,先后出版小说散文集《诱惑》、《中华鉴定》、《龙之语》、中篇小说集《一亩三分地》、《友声集》,2009年获 “ 安徽省首届小说对抗大赛 · 江淮文学奖 ” ,2014年获 “ 安徽省第二届小说对抗大赛 ” 铜奖。
文友高境先生正值风华正茂,却过早地走完了他的一生。
五十四岁,创作的高峰期,正值事业顶峰期,可是他却被迫放下一切,匆忙地走了……
昨晚在“颍淮作家群”中看到著名作家和编剧家崔波先生发出的消息:“高境先生因突发性心肌梗死去世。”
当时,我懵了,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可是,居住阜阳著名的文化学者王秋生也在“你不知道的阜阳”群中也说高境先生去世了……
唉,不由得想起这些年里,和他有过的交集,脑子里一片空白。
在今天,去做一份叨念,我想告诉大家的是:
高境先生,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看看那两个群中,大家给他最真实的评价:为人热情厚道、真情直爽、快人快语、幽默风趣……
这是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我的感受和大家一样,认为我那么豪气冲天的好哥哥,就这么走了,
走得匆匆,让家人、亲人、文友都始料不及,天妒英才,让人扼腕叹惜。
跟高境哥哥的认识,是在2003年5月7日,这个时间让我无法不记得。
当时正值非典高峰期,我在阜南城郊一个叫龙凤小学民办小学教书,这所学校是我的一个好哥们闫玉春和他几个哥哥姐姐办的,许多学校都迫不得已放假。
我放假刚刚回家两天,就接到闫玉春被电击倒,再也没有醒来的消息……
为此我曾经写了一篇《0.5份老酒》的文章在《颍州晚报》发表,
而在同一个版面也刊发了高境写得《写诗少年》,这篇文章,也是写他和闫玉春交往的文字,从这里一下子引起了我的好奇和关注。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好友,而我不认识的他,和我一样内心一样的沉痛。
时间推移到2004年6月15日,因为我在闲暇时间就喜欢读我们阜阳的报纸,
从当时叫《阜阳广播电视报》的“百味茶坊”中读到他撰写的一篇文章《在<诱惑>付梓之前》,写得洒脱有味,写出对老作家潘永德的敬仰和交流,
文章里把潘永德不忘激励年轻后生的精神全部表达了出来,
从这里可以看出高哥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感情,可以肯定高哥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
想要和他认识的心越来越近,不愿把认知总放在神交。
后来,买了一本他的《诱惑》认真地详读了他的文字,那些熟悉的文字,将高境哥哥带到我的面前。
语言里的幽默风趣,文字里的深思,我真实感到高哥是一个非常可以交往的人,渴望与他在现实里能够结识交往。
一个偶然的机缘,在当时阜南文联主席冷治武安排和介绍下,与真实的高哥见面了,经过交流,感到他更是一位值得交往的人。
那天,我们在酒桌上谈社会,谈人生,谈文学,谈友谊,谈风月……
谈了很多,饭吃得时间也长,
我们没少喝酒,高哥当时非常英雄气,我们几个比他稍微年轻的哥们同他车轮战,也没有把他战倒,这一点,我更加佩服他了。
再后来,我们经常在许多文学活动上见面,每次见面,他都和我相谈很欢,总是互相鼓励,互相劝勉,也没少斗酒,
他总是那么洒脱豪气,总是来着不拒,多少都可以海纳百川地收下。
如今,想到再也不能和曾经一起痛饮的好哥哥一起喝酒聊风月,就让我痛心。
大概是2007年夏天,我和一个好哥们李杰去阜阳办事,办完事想找他聊聊,我们去市政府,老远相见,就听见他欢实底气十足的声音:“李杰、王瑞庆,好久不见,我们在他办公室里叙谈了很久……”
中午他又找几个阜阳的文友陪我俩,高哥给我的感觉总是那么好客,那么豪爽,那么大气,那么淡定,不管自己工作多忙,他都先放下手头工作,积极热情地接待朋友,
这样一个从不薄朋友的高哥,确实是人生中不可多得好哥们。
但是我们总没有忘记对方,每年过年前后,总给对方邮寄一份小小的贺卡,后来这几年贺卡不盛行了,我们也总少不了短信息问候,
虽然我们交集不是很多了,但是我们依然没有忘记对方,关注对方。只要他写出一部书总是少不了我的。
他的《龙之语》和《中华的鉴定》都曾经赠送给过我,我也都十分认真地拜读。
几年前,他又出版了《一亩三分地》,从报纸上知道,市文联还单独给他开了研讨会,非常羡慕他,在心里默默地祝愿他,很想拜读他的《一亩三分地》,没有好意思张嘴,
因为他老是送我书,我很汗颜,自己出的书很少,只送过我的《快速作文20讲》和小说集《弈魂》给他。
虽然再后来,我和高哥接触的不是很多,交流的也很少了,但是在我内心里一直关注他,支持他,敬爱他……
人生的路途中,我们让青春年少流失了,让好多时间付诸东流,
不知不觉,我们相处的朋友圈中的好朋友,一个一个离开了我们,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远去,而我们继续要行走,
不知道哪一天,我们也会跟上,可是,我竟然越来越感到自己十分的孤单……
这个寒冷的冬季,立春就在眼前,我最敬爱的高哥,他不管不顾地走了,
永远地走了,走离了我的视线,
但是,我静想,时间虽然可以带走一切,唯带不走的是那份和高哥交集的思念。

作者:王瑞庆。鲁迅文学院安徽高研班学员,安徽省作家协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历史文化研究协会秘书长。
编辑:田力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