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录通讯社安徽阜阳消息(记者 付友君):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欧苏旧治,颍滨星聚。2025年10月19日,阜阳大地氤氲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一场承载历史厚度、寄托时代使命的盛会——阜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颍州分会成立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隆重召开。这不仅标志着阜阳市历史文化研究迈入区域协同、纵深推进的新阶段,更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为千年颍州注入了崭新的文化动能。
大会现场高朋满座、群贤毕至。颍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玉清,阜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兴武,常务副会长陆志成,顾问肖汉泽、王启才、郭世轩、张书平、朱建东等专家学者,以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孙洵、安徽省美协驻会画家张光辉等文化艺术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盛事。
大会由姜伦主持。李万军详细介绍了颍州分会的筹备历程,从组织架构到职能定位,从资源整合到未来规划,展现了高度的专业性与责任感。陆志成宣读《关于聘任研究会顾问的决定》,李兴武会长向新聘顾问郑重颁发聘书,一纸聘书,承载的是对文化前辈的敬意,更是对学术传承的郑重托付。
随着姜伦宣读《关于成立阜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颍州分会的批复》,朱建东宣布分会人员组成名单,全场响起热烈掌声。李兴武会长郑重地将“阜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颍州分会”牌匾交至分会负责人手中——这一授牌仪式,不仅是一次组织的成立,更是一份文化使命的交接。
在随后的致辞环节,多位嘉宾从不同维度畅谈颍州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路径。孙洵先生以书法艺术为切入点,强调“文以载道,艺以传心”,呼吁以笔墨丹青讲好颍州故事;张光辉先生则从美术视角出发,提出“用画笔唤醒沉睡的历史记忆”,倡导创作一批展现欧苏风骨、淮河风情的美术精品。郭世轩教授深情回顾欧阳修治颍、苏轼留诗的千年佳话,指出“颍州是宋代文脉的重要支点”,建议深入挖掘“欧苏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肖汉泽、冯倩、蔡敏强等也围绕党建引领、文旅融合、青少年教育等角度建言献策,现场思想激荡、智慧涌流。
颍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淮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更是欧阳修、苏轼等一代文宗留下不朽篇章的千年名城。成立颍州分会,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要指示的具体实践。分会成立后,将聚焦三大方向开展工作:深耕学术研究,系统梳理颍州历史脉络,编纂地方文献,开展“欧苏与颍州”“淮河文明起源”等专题研究;推动文化普及,依托“文化讲堂”“城市记忆展”“非遗进校园”等形式,让历史文化“活”在当下、“火”在民间;赋能地方发展,探索“文化+旅游”“文化+产业”融合模式,助力打造“诗意颍州”“人文阜阳”城市名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天,我们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李兴武会长在总结讲话中表示,“颍州分会的成立,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要以敬畏之心守护文化根脉,以创新之志激活传统基因,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丹桂香飘处,文脉正绵延。当夕阳洒落在颍水之滨,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正以文化为笔,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颍州叙事”。而刚刚启航的颍州分会,必将成为这支笔下最有力的一划。
颍州分会将开展颍州重要历史文化、历史名人、民风民俗等专题研究,推出一批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创新运用讲座、展览、媒体传播等多种形式,广泛普及颍州历史文化,提升公众认知度与文化认同感;联合高校、党校、文博机构及地方政府,构建协同联动、资源共享的文化研究协作网络;聚焦地方文旅融合与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决策参考。为有力支持颍州分会开展工作,颍州区委史志研究室创办《颍州史志》内部刊物,致力于打造集学术交流、学习研讨、存史修志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同时为分会研究成果的展示与转化提供重要载体,助力文化研究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颍州分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指引,立足传承弘扬颍州(今安徽阜阳及周边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统筹推进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协同发展,切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奋力谱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颍州篇章”。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