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这几天,阜阳喜事连连!12月1日阜阳开通高铁当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阜阳被明确为长三角一体化四个区域重点城市之一。古老而充满活力的阜阳,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关键词 一区三地四市
记者了解到,《规划纲要》提出以上海市等27个城市为中心区,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加强长三角中心区与3个地区的深层合作,加强4个区域重点城市建设,其中包括皖北地区、阜阳。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规划纲要》提出了长三角地区的战略定位: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记者梳理发现,《规划纲要》与阜阳直接相关的内容有“一区三地四市”3个方面,即: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加强长三角中心区与苏北、浙西南、皖北等地区的深层合作,加强徐州、衢州、安庆、阜阳等区域重点城市建设。
《规划纲要》在“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一章中明确:加强长三角中心区与苏北、浙西南、皖北等地区的深层合作,加强徐州、衢州、安庆、阜阳等区域重点城市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
《规划纲要》提出,提高城乡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加大苏北、浙西南、皖北等城乡基础设施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大别山革命老区对外联通通道建设,实施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提高区域交通通达能力和其他基础设施综合配套水平。”
《规划纲要》还明确,支持苏北、浙西南、皖北和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大健康、医药产业、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及配套产业。充分发挥皖北、苏北粮食主产区综合优势,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工程,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中心区重化工业和工程机械、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向具备承接能力的中心区以外城市和部分沿海地区升级转移,建立与产业转移承接地间利益分享机制,加大对产业转移重大项目的土地、融资等政策支持力度。
关键词 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
《规划纲要》对包括阜阳在内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也进行了部署。在“加快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一节中提出:“加强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发展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促进都市圈联动发展”。
《规划纲要》还提出,联合推动跨界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统筹规划建设长江、淮河、大运河和新安江上下游两岸景观”;加强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推动长江淮河干流、京杭大运河和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加强省际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启动实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淮河治理重大工程,保障淮河防洪排涝安全。”“加快实施引江济淮工程,完善引江济太运行机制”;共同加强生态保护,“加快长江生态廊道、淮河-洪泽湖生态廊道建设”,“建设沿海、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太湖等江河湖岸防护林体系”;“强化长江、淮河、太湖、新安江、巢湖等森林资源保护”等。
关键词 意义重大
记者了解到,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阜阳在皖北、中原城市群发展中的新定位,提出要加强阜阳区域重点城市建设,成为带动皖北、支撑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市委市政府“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我们怎么办”交流研讨会指出,国家《规划纲要》和省委《行动计划》赋予了阜阳发展新使命,把阜阳放在了全国、全省区域统筹发展的新位置,同时也对阜阳寄予了厚望、提出了新要求。
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借助“高铁全覆盖”便利条件,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不仅是阜阳的大事,也是事关全局的要事。全市上下必须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这个重大使命任务,全力以赴、坚定坚决地推进落实,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加快推进阜阳高质量发展。
阜阳被明确为长三角一体化四个区域重点城市之一,对阜阳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以及高铁的开通,对阜阳意义重大。” 市发改委总工程师刘昌俊说,近期可以预见:一、产业向阜阳转移的力度会加大、速度会加快、质量会提高;二、与沿线各地尤其长三角等先发地区合作的领域会更广,如社会治理领域等;三、阜阳的城镇化步伐会加快,配套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力度会更大;四、与沪苏浙以及北京的双向人才交流会加强;五、会更加注重先进理念和机制的引进;六、以金融为切入点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会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融资渠道会拓宽;七、一些关键性政策性约束有望深入研究,增加在长三角范围先行先试的可能。总之,阜阳潜在的后发优势有可能爆发出来,迎来较长一段时间的加速发展期。

这几天,阜阳喜事连连!12月1日阜阳开通高铁当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阜阳被明确为长三角一体化四个区域重点城市之一。古老而充满活力的阜阳,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关键词 一区三地四市
记者了解到,《规划纲要》提出以上海市等27个城市为中心区,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加强长三角中心区与3个地区的深层合作,加强4个区域重点城市建设,其中包括皖北地区、阜阳。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规划纲要》提出了长三角地区的战略定位: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记者梳理发现,《规划纲要》与阜阳直接相关的内容有“一区三地四市”3个方面,即: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加强长三角中心区与苏北、浙西南、皖北等地区的深层合作,加强徐州、衢州、安庆、阜阳等区域重点城市建设。
《规划纲要》在“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一章中明确:加强长三角中心区与苏北、浙西南、皖北等地区的深层合作,加强徐州、衢州、安庆、阜阳等区域重点城市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
《规划纲要》提出,提高城乡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加大苏北、浙西南、皖北等城乡基础设施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大别山革命老区对外联通通道建设,实施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提高区域交通通达能力和其他基础设施综合配套水平。”
《规划纲要》还明确,支持苏北、浙西南、皖北和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大健康、医药产业、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及配套产业。充分发挥皖北、苏北粮食主产区综合优势,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工程,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中心区重化工业和工程机械、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向具备承接能力的中心区以外城市和部分沿海地区升级转移,建立与产业转移承接地间利益分享机制,加大对产业转移重大项目的土地、融资等政策支持力度。
关键词 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
《规划纲要》对包括阜阳在内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也进行了部署。在“加快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一节中提出:“加强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发展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促进都市圈联动发展”。
《规划纲要》还提出,联合推动跨界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统筹规划建设长江、淮河、大运河和新安江上下游两岸景观”;加强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推动长江淮河干流、京杭大运河和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加强省际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启动实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淮河治理重大工程,保障淮河防洪排涝安全。”“加快实施引江济淮工程,完善引江济太运行机制”;共同加强生态保护,“加快长江生态廊道、淮河-洪泽湖生态廊道建设”,“建设沿海、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太湖等江河湖岸防护林体系”;“强化长江、淮河、太湖、新安江、巢湖等森林资源保护”等。
关键词 意义重大
记者了解到,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阜阳在皖北、中原城市群发展中的新定位,提出要加强阜阳区域重点城市建设,成为带动皖北、支撑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市委市政府“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我们怎么办”交流研讨会指出,国家《规划纲要》和省委《行动计划》赋予了阜阳发展新使命,把阜阳放在了全国、全省区域统筹发展的新位置,同时也对阜阳寄予了厚望、提出了新要求。
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借助“高铁全覆盖”便利条件,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不仅是阜阳的大事,也是事关全局的要事。全市上下必须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这个重大使命任务,全力以赴、坚定坚决地推进落实,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加快推进阜阳高质量发展。
阜阳被明确为长三角一体化四个区域重点城市之一,对阜阳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以及高铁的开通,对阜阳意义重大。” 市发改委总工程师刘昌俊说,近期可以预见:一、产业向阜阳转移的力度会加大、速度会加快、质量会提高;二、与沿线各地尤其长三角等先发地区合作的领域会更广,如社会治理领域等;三、阜阳的城镇化步伐会加快,配套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力度会更大;四、与沪苏浙以及北京的双向人才交流会加强;五、会更加注重先进理念和机制的引进;六、以金融为切入点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会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融资渠道会拓宽;七、一些关键性政策性约束有望深入研究,增加在长三角范围先行先试的可能。总之,阜阳潜在的后发优势有可能爆发出来,迎来较长一段时间的加速发展期。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