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举手 一生追求

日期:2019-05-27 07:11:08 编辑:hd888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一次举手 一生追求
—介绍安徽省界首市代桥镇农民工作家文里

安徽作家:李芳


        “生为文学生,死为文学死!”这话出自一个打工者之口,令人有些费解。无论从当代中国作家排行榜里还是放到他所在省的文学圈里,文里的名字都鲜为人知。恰恰就是这样一位打工者,遭受挫折不气馁,以超乎常人的想象,写出了28部长篇小说,约两千万字。去年,他完成35万字的上下两部长篇小说《大地芬芳》和一部约25万字的纪实长篇小说《柳西周》已申报安徽省文联“五个一工程”奖扶植作品。约20万字的长篇小说《乡村蜡笔画》去年也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30多年来写出28部 长篇小说,算不上著作等身,也是案牍盈尺。其中,50万字的《金色大平原》三部,已经被作家出版社那耘编辑列入出版计划,后因那编辑去世,出版搁浅。
        文里是安徽省界首市代桥镇村民。读小学时,他的语文老师上《半夜鸡叫》那篇课文时,告诉同学们,文章作者叫高玉宝,家庭穷苦,到了部队才学习文化,写成一部书叫《高玉宝》,就是他的亲身经历。咱们班里有哪位同学,以后能像他那样,写出一部书来,也当一名作家。话音一落,文里勇敢地举手,班里50多双眼睛都齐刷刷地看向他,从那时起,文里心中就埋下一颗文学的种子。初中时,他就开始读《红岩》《红旗谱》《红日》和《铁道游击队》等文学作品,这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因家境贫寒,考取高中后,没有继续读书,劳动之余,文里开始自学,把心思投入到文学创作中,上个世纪80年代,文学复苏,文里函授参加鲁迅文学院,为他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文里痴迷写作,父亲就大力支持他,拿钱给他订阅《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人民文学》、《当代》、《青年文学》、《安徽文学》、《北京文学》等,一百多块钱的报刊订阅费,父亲毫不心痛。白天劳动,晚上写作。作品被《阜阳日报》和《颍州晚报》采用后,他写得更有劲了。村里的同龄人都外出打工了,文里不愿意离开农村,他说,柳青的《创业史》写得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农村就是我的创作金矿。没有文化的农民父亲见儿子那样热爱写作,除了给钱订阅杂志,还把田地中的农活全部承担了,给他写作时间。每当谈到自己的父亲,文里都非常激动。说,我这一辈子要是写不出像样的小说,最对不起的人就我的父亲。2015年,85岁高龄的父亲临终前拉住文里的手说:“为了支持你的写作,我84岁还在卖菜。我为了让你能安安心心的写作,我和你娘这辈子已经为你把老命都搭上了,你到底能写啥样?我和你娘都看不见啦,可你一定要写个名堂出来,让你三妹,你媳妇和女儿,还有你的兄弟姐妹,都能见上……”
        谈经营他是门外汉,论写作他是痴情人。文里办过窑场,也开过种子基地,一门心思写小说的他,也许是运气不好,制作的砖坯,连续3个月的秋雨,把他的砖坯全都泡汤;给河南一家种子公司培育的优良小麦品种,回收后由于没有厂房和烘干设备,数千斤小麦良种又在一个雨季里,运不出去,全都霉烂变质。伤心的雨季,赔钱的买卖,文里欠下了一大笔钱。为了还钱,文里离开农村,来到界首市,开了一家面馆,开业不到一年,因经营不善,面馆关门。后来,他又办编织厂,自然也不成功。几次办厂,欠下大笔债务,被逼之下,他要背井离乡外出谋生了。这之前,文里写出《金色的麦浪》、《下船就到榆树湾》、《平原上的舞蹈》、《这是一片热土》、《经纬人生》等17部长篇小说。

        外出打工是文里的无奈选择,2008年的春天,已经步入中年的他来到温州,先是在一家鞋厂做工,文里是怀揣着文学理想从乡村走进都市的。刚来温州,他诸多不习惯,厂里多是外来务工者,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寂寞。一次,他到厂门口一家小卖部买东西,听口音他心里一热,一问,店老板居然是前后庄邻居,来温州多年,互不相识。老乡给了他安慰和帮助。刚来的那两年,他几乎没摸过笔。工资少,活又重,他先后几次跳槽。工作稳定后,一次来厂部验单,随手从报架上拿起一张《参考消息》阅读,引起厂长注意。问他说:“厂里员工来这里办事,没有一个人看报纸的,你什么文化?”文里告诉说是自学大专,厂长对他颇有好感,说,你文化高,能不能帮厂里招工?文里回答可以。温州是一个农民工最多的城市。招工就在厂门口放一张桌子,把招工的牌子往厂门口一搁,文里招工很拿手,在厂子最缺人的时候,文里一天能招到七、八、十来个人。一个月后,文里当上了人事经理。有了写作条件,不摸笔手都发痒。企业不是培养作家的摇篮,文里虽然是人事经理,12个小时的工作量绝不能少。出租屋里,文里每天凌晨一点多钟起床写作。写到6点去上班,多年如此。办公室两个文员,特别敬佩文里的学习精神。文里来得早,一有空闲,他就写作,老板来了,文员告诉他收起笔和纸。文里长期坚持用笔写作,小稿文员帮打印,大稿拿到外面打。打印一部50多万字的《金色大平原》三部,他花掉5仟多块钱。文里是个书痴,他坚持订阅报刊直到现在。去年年春节,厂里放假,返回老家本是过年的他,为了寻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写长篇小说《柳西周》,节前又从老家返回温州。他租住的那栋楼,空荡荡的,只他一个人在屋里奋笔疾书。年初七,他岳母去世,妻子知道他在写作,没有把噩耗告诉他。在打工的11年间,文里很少和妻女见过面,春节几乎没有团聚过。
        在温州打工的十余年,他创作出7部长篇小说,同时,他写的《刷底胶的刘雪芳》《人事经理老杨》《跳广场舞的老范头》《玩抖音的张小宝》等几十篇打工生活的小说,被《清颍》《阜阳日报》《新安晚报》和《温州晚报》刊登。
       日前,他创作的长篇小说《柳西周》,被阜阳市委宣传部列入“五个一工程奖”的扶植作品,文里的小说,扎根现实,来自生活,写得都是正能量。如今,已年过半百的他,始终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文学创作又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创作后劲十足的他,一定会写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成为一名深有影响的作家。

编辑:傅友君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