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气候转暖,阳气生发,万物生长,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使情志随春天生发之气。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由冬季转入初春,早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不宜过早减衣,但到了晚春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天气变暖,人体之阳气开始生发,适合户外活动与运动。《黄帝内经》云:“广步于庭”,增加户外活动,加强身体锻炼,吸收自然界清新之气,去除体内沉积之气。
那么,我们春季养生还有哪些方面注意呢?
一、饮食调养
饮食要注意清淡,不要过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顺应春升之气,多食些温补阳气的食物。

春季可以吃一些芽菜,豆芽具有生发阳气的作用,韭菜能温阳、助阳,两种食材搭配制成炒合菜,非常适合立春食用。还可以食用荠菜、菠菜、蕹菜、芹菜、菊花苗、莴笋、茄子、荸荠、黄瓜、蘑菇等。另外要少食羊肉、海鲜等发物及高热量的油腻食物,适量食鱼肉、鸭肉等,通过饮食清理内热。还可以泡一些疏肝健脾茶,例如白菊花清肝明目,归肝经;生山楂能消食、化积、敛阴;大枣具有健脾和中的作用;炒麦芽能疏肝、消食积。
二、情志调节
春与肝相对应,肝在五行中属木,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升发太过容易出现上火,导致易怒、眩晕、目赤肿痛、血压升高等不适症状,春季要做到心平气和,保持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从而安养神气,切忌大喜大悲、情绪波动剧烈而不利于肝气疏泄,与春分时节的“阴阳平衡”特点相应;待气温回升,还可以增加户外运动,舒展筋脉,生发人体之阳气,春季也是郊游踏青的好时节,可在风和日丽的时候与好友结伴郊游,多去郊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以利于肝气的疏泄。

另外此时节人们易有春困的感觉,应早睡早起,有助于振作精神。平时也可以,打打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健身操等锻炼。
三、春季按摩
①拍打三焦经:平卧时,先以左手手掌从右侧肩膀开始,沿着手臂外侧拍打右手的手少阳三焦经,一直到手背处,重复3遍,左侧手臂也拍三遍,有助保持三焦经通畅,提高免疫力。

三焦经:从手无名指指走到面部侧面
②拍打胆经:平卧时屈膝,使两脚并拢,配合自然呼吸,两手放于体侧。然后用双手手掌从髋部开始,拍打同侧的大腿外侧的足少阳胆经,一直到足背处,重复3遍,有助生发肝胆之气,辅助阳气生长。

胆经:由头部绕往身体侧面,并达到脚尖的一条非常长的经脉
总之,具体在春季日常生活中,就是要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生活规律、服装顺时适体,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生存时间。
阜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
六院中医科是一个集医疗、教学、康复、预防、养生、保健为一体的一级临床科室,其专业技术力量雄厚,科室现医护各12名,有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主管护师4名,硕士研究生5名,针灸理疗医师3名,下设中医门诊、中医专家门诊、中西医结合门诊、中医风湿门诊、中医特色护理门诊。
中医科设有病床50张,病房条件优越,开展有中药内服、外敷、针刺、拔罐、推拿、耳穴、艾灸、穴位注射、中药熏洗、耳部刮痧、穴位敷贴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脑病、肺病、脾胃病、肝病、肾病等内科疾患和颈肩腰腿痛及软组织疼痛,方法多样,扬长避短,并引进了语言吞咽功能治疗仪、颈腰椎牵引床、电针治疗仪、磁热治疗仪、中频脉冲治疗仪、中药熏蒸机等设备辅助治疗,疗效显著。
内容 | 中医科 田常冬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