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润心 以体育人——"体彩杯"2025年临泉县第五届中小学生武术套路比赛书写体教融合新篇章

日期:2025-05-19 16:38:50 浏览:

  旌旗猎猎迎风展,拳影飒飒贯长虹。2025516日至18日,临泉县体育中心综合体育馆内,一场以武会友的青春盛宴盛大启幕。来自全县41所中小学的539名武术少年英姿勃发,以拳脚为笔,以赛场为卷,共同书写中华武术的传承篇章。

 开幕式上,安徽省武术协会名誉主席(原阜阳市体育局副局长)彭超华、临泉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四级调研员郭纯红、县教育局体卫艺股负责人丁峰、团县委宣传部负责人王培祥等嘉宾亲临助阵。比赛总裁判长、阜阳师范大学教授、武术国家级裁判汝雷,县武术协会会长李明义等专家坐镇现场,为赛事保驾护航。

 这场为期三天的"体彩杯"武术大赛,不仅以历届最大规模载入临泉武术史册,更通过少年们行云流水的招式、虎步生风的英姿,生动诠释了"以体育人、以武铸魂"的体教融合新范式。赛场内外,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火花在此碰撞,绘就了一幅文武兼修的时代画卷。

微信图片_20250519163801.png

政策春风催开尚武新芽

  场馆内,稚气未脱的七岁孩童与意气风发的十八少年同台演武,这一跨越年龄的武术对话,恰是临泉县十年磨一剑推进体教融合的生动缩影。自《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政策东风起,该县以"文旅搭台、教育唱戏、群团助力"的创新模式,打造出武术进校园的"临泉样板"——通过"一校一品"特色课程体系,将长拳短打融入课表,让刀光剑影点亮校园。从2018年首批12所试点校的星星之火,到如今41所中小学的全域燎原;从单一的武术课堂教学,拓展至"晨练筑基+大课间展演+社团精修"的三维培养体系,传统文化的种子已在这片沃土生根发芽,化作少年们拳脚间的虎啸龙吟。

微信图片_20250519163805.png

拳影翻飞尽显少年风华

赛场上,少年武者们拳脚生风,演绎着中华武术的力与美。长拳选手气贯长虹,一招一式刚劲有力;南拳小将步伐沉稳,拳风呼啸如猛虎下山。在甲组赛区,来自城关街道中心校的刘东旭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他一套查拳打得行云流水,腾挪闪转间尽显武者风范。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位如今在赛场上英姿飒爽的"小教头",几年前还是个性格内向的留守儿童。正是武术训练,让他找到了自信与方向。

本届赛事规模再创新高,共设竞技、传统、对练、团体四大类项目,细分甲、乙、丙、丁四个年龄组别132个单项比赛。与首届相比,赛事规模扩大3倍,参赛率高达91%,充分展现了临泉县青少年武术运动的蓬勃发展态势

微信图片_20250519163809.png

文武之道铸就成长密码

在临泉县兴业路实验学校,武术教育正书写着素质教育的创新篇章。这所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们以武术为媒,巧妙破解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多重难题——通过将传统武术训练与现代挫折教育有机融合,创新开发出"武学日志"成长档案系统,以可视化方式记录每位习武学子身心发展的点滴蜕变。

最具说服力的是这样一组数据:参与武术训练的学生群体,不仅文化课平均成绩显著提升15.6%,更令人惊喜的是校园违纪现象同比下降82%。这种将"动以强身、静以修心"理念贯穿始终的特色育人模式,已在全县产生示范效应,衍生出"武术+思政课""武术+心理辅导"等十余门跨学科融合课程,为新时代体教融合提供了鲜活的地方实践样本。

微信图片_20250519163812.png

  展望未来,临泉县正擘画武术教育发展的新蓝图:通过构建覆盖"--"的三级武术联赛体系,打造皖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武术研学示范基地,同步推进"武术数字云课堂"智慧平台建设。当赛场上少年武者齐诵《少年中国说》的铿锵之声回荡云霄,这座将武术文化融入城市基因的皖北县城,正在用每一个扎实的马步、每一次有力的出拳,谱写着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壮美诗篇。

微信图片_20250519163816.png

  当太极的圆融舒展融入课间操的青春律动,当红缨枪的破空锐响交织着教室里的琅琅书声,这一刻,传统与现代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不仅是一幅武术进校园的生动画卷,更是一个古老民族对文化血脉的自觉传承。临泉少年们拳脚间流淌的浩然正气,眉眼间绽放的自信光芒,或许正是素质教育最动人的注脚——在这里,文化自信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孩子们一招一式间自然流露的生命气象。

       (贾国胜/文图)

                                                        编辑:傅友君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