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忠告

日期:2021-06-22 19:46:44 浏览:

水墨三合


不要指望孩子随着成长自然就懂得自律。
一个孩子将来的行为自律,依赖于家长最开始对他的管教和监督,也就是他律。
大多数家长觉得是孩子的问题,就是他不想学习。其实,真相可能是孩子缺少“自律的能力”: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没有体会到自律带来的愉悦感,时间长了,就习惯了懒散、拖延。
许多家庭里,孩子从小就是无拘无束地长大,随心所欲,父母不怎么管教,觉得小孩子皮一点、懒一点、没规矩一点,没问题,长大了就懂事了。
可是等孩子大了,发现很多坏习惯已经很顽固,这时再想纠正他,给他讲规矩,就得花费更大的精力,甚至难以改变。
家长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① 做事保持专注
从小训练孩子专注的能力很关键。
首先,家长应该注意保护孩子的专注力,在孩子做事的时候,不要随便干扰和打断他,让他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保持环境的简单、安静、有序,如果孩子所处的环境经常是嘈杂纷乱的,必然不利于孩子专注;
再次,不要一次给孩子准备过多的玩具和书本,这样孩子会眼花缭乱,让孩子可以在较长时间内集中在一两项玩具或活动中,玩了一段时间再换新的;
最后,家长陪伴孩子玩耍、互动的过程中要专心,不要三心二意、边玩手机边带孩子。家长的专注程度也会影响到孩子的专注力发展。
② 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一个人一生中都应该坚持的习惯。通过阅读,我们能够更好地见识天地、认识自己、体会人生。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越早越好。
它能够帮助孩子从小学会独立思考,建立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与自己、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
因此,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应当尽量少让他接触电子产品,多引导孩子听故事、讲故事、阅读书籍。
阅读会让孩子思想更丰富、认知范围更广阔、性格多几分沉静,这些积极影响将让孩子受益一生,也有利于他将来自律的形成。
③ 有规律的日常生活
从小养成的生活习惯,是会跟随人的一生的。
有规律的日常生活,会让人头脑保持清醒、身体舒适健康、有良好的时间观念。
这种生活上的习惯也会迁移到一个人做事、学习、工作上,让人有一个良好的状态和精神面貌。
因此,从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应该从自身做起,并带着孩子过一种有规律、有节制的生活,作息规律、按时吃三餐、东西用完放回原处、保持自身和房间的整齐、干净······
不要什么都帮孩子做好,教孩子学会自己做事,逐渐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
小学阶段7-12岁,更是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的黄金期。
这个阶段抓住了,孩子的初中和高中学习会轻松高效很多。
一般情况下,先做完作业,再玩。鼓励孩子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在难题上多动脑思考,家长不要过多插手帮助,否则孩子容易形成依赖心理。
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给孩子自主管理的空间,不要限制、控制过多。
合理范围内的自由空间,会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自律。
 
编辑:从美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A+
发布日期:2023-08-08 15:03:29  所属分类: 教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