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三合


端午佳节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Dragon Boat Festival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首先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端午节假期即将来临,为了让孩子度过一个充实、平安的假期,现将放假时间以及假期注意事项通知如下,望家长予以配合做好孩子的监督教育工作。
2021年端午节假期安排如下:6月12日--6月14日放假,6月15日(周二)正式上课,共放假3天。

在端午假期期间,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做好以下工作:
1.疫情防控常态化,筑牢防线不放松。放假期间,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区,外出时要正确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措施。坚持勤洗手,勤通风。不信谣,不传谣。

2.教育孩子注意游泳安全。夏季是溺水伤亡事故多发季节,要特别注意加强学生游泳安全教育,讲清私自外出游泳的危险性及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不要在江、河、湖、溪流、水库、水潭等不明水域游泳。

3.注意交通安全。要求家长和孩子能共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不要在马路上游玩嬉戏,不横穿马路不闯红灯,过交叉路口等要注意过往车辆,靠右行走,骑自行车不违规带人等。不乘坐无证照、违章超载的车辆。

4.注意饮食卫生。注意食品卫生,教育孩子不吃没有健康保障的食品,不买无证照商贩出售的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以防食物中毒。

5.重视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防止传染病侵袭。夏季是各种传染病尤其是流行性水痘、手足口病等的高发季节,提醒您和您的孩子尽量不要到人流集中的地方去。
6.帮助孩子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和孩子一起观赏爱国主义主题的影视,激发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怀,感受传统节日带来的快乐,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可以陪孩子做一些亲子活动,如包粽子、做龙舟等,跟孩子讲述端午习俗,增进亲子感情。

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到来,我们可以为孩子讲述以下知识:传说一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遭馋去职后被赶出都城,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为了纪念屈原,后衍生出端午节及一系列的文化习俗。 传说二 春秋时期,伍子胥是楚国人,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 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传说三 纪念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2.端午食粽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3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自己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4. 悬艾草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5 .戴五彩线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6 .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此外,家长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读书活动、社会实践、节约用电等活动。同时一定要教育子女坚决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禁止进入“网吧、游戏机房”等不适宜的娱乐性场所,不到一些非法集会场所参加活动,做一个讲文明、有道德的好少年,度过一个美好、有意义的端午假。衷心祝您及家人幸福安康!
颍州区三合镇中心学校
2021年6月11日
编辑:田力


端午佳节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Dragon Boat Festival


放 | 假 | 通 | 知 |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首先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端午节假期即将来临,为了让孩子度过一个充实、平安的假期,现将放假时间以及假期注意事项通知如下,望家长予以配合做好孩子的监督教育工作。
2021年端午节假期安排如下:6月12日--6月14日放假,6月15日(周二)正式上课,共放假3天。

温 | 馨 | 提 | 示 |

在端午假期期间,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做好以下工作:
1.疫情防控常态化,筑牢防线不放松。放假期间,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区,外出时要正确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措施。坚持勤洗手,勤通风。不信谣,不传谣。

2.教育孩子注意游泳安全。夏季是溺水伤亡事故多发季节,要特别注意加强学生游泳安全教育,讲清私自外出游泳的危险性及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不要在江、河、湖、溪流、水库、水潭等不明水域游泳。

3.注意交通安全。要求家长和孩子能共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不要在马路上游玩嬉戏,不横穿马路不闯红灯,过交叉路口等要注意过往车辆,靠右行走,骑自行车不违规带人等。不乘坐无证照、违章超载的车辆。

4.注意饮食卫生。注意食品卫生,教育孩子不吃没有健康保障的食品,不买无证照商贩出售的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以防食物中毒。

5.重视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防止传染病侵袭。夏季是各种传染病尤其是流行性水痘、手足口病等的高发季节,提醒您和您的孩子尽量不要到人流集中的地方去。
6.帮助孩子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和孩子一起观赏爱国主义主题的影视,激发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怀,感受传统节日带来的快乐,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可以陪孩子做一些亲子活动,如包粽子、做龙舟等,跟孩子讲述端午习俗,增进亲子感情。
端 | 午 | 知 | 识 |

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到来,我们可以为孩子讲述以下知识:传说一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遭馋去职后被赶出都城,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为了纪念屈原,后衍生出端午节及一系列的文化习俗。 传说二 春秋时期,伍子胥是楚国人,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 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传说三 纪念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端 | 午 | 习 | 俗 |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2.端午食粽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3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自己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4. 悬艾草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5 .戴五彩线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6 .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此外,家长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读书活动、社会实践、节约用电等活动。同时一定要教育子女坚决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禁止进入“网吧、游戏机房”等不适宜的娱乐性场所,不到一些非法集会场所参加活动,做一个讲文明、有道德的好少年,度过一个美好、有意义的端午假。衷心祝您及家人幸福安康!
颍州区三合镇中心学校
2021年6月11日
编辑:田力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